杨为义瓷刻山水
1965年,我从上海市工艺美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设有砚刻、刺绣、绒绣、玉雕、牙雕、竹刻、瓷刻、黄杨木雕等十多个专业,是上海工艺美术代表人物云集的地方。如今虽然他们都已相继作古,但当初老艺人工作生活的情景,却依然不时映现在我的眼前,其中与杨为义先生的交往印象尤为深刻,在我心目中他是所里最有学问的老艺人。
杨为义先生1925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又名少石、拙翁。少年时酷爱艺术,自学国画、刻印。不满二十岁的他已能在牙章的侧面微刻山水和细如蚁足的小字。1956年6月被聘为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艺人,从事瓷刻艺术的研究与创作。
瓷刻又称刻瓷,是一种在瓷器上刻釉填色作画的民间工艺,被誉为陶瓷上的“刺绣”。杨先生最初从事瓷刻艺术系生活所迫,日伪时期经济困难,贵重的象牙不是轻易买得到的。此时恰巧有朋友送他一把工艺用的钻石刀,劝他刻瓷,于是他便用这把钻石刀在瓷器上练习微刻。正由于他有着扎实的美术、书法功底,过人的腕力和精湛的牙刻技艺,所以很快便能在瓷器上游刃有余地镌刻。瓷器坚硬,他人难为,所以杨为义先生的瓷刻一鸣惊人,成为一代瓷刻大师。他的瓷刻创作题材很广,山水花卉、人物禽鸟,无不细到毫米而形象栩栩如生。除了刻瓷,杨先生的古文功底也非常之好,与他交谈总能获得许多知识。他还能写一手好字,工行书,书风绝类赵孟頫\,结构优美、笔画匀停。杨为义先生的多才多艺当时就倾倒了我们许多人,被称为“杨公奇士、才艺超群”。
1956年10月印尼总统苏加诺来到上海。杨先生精心刻制了一方象牙印章和一个象牙插屏作为国礼献给苏加诺总统。牙章长6厘米,侧宽1.2公分,在这极有限的空间里,成功镌刻了毛主席和苏加诺的演讲词1800多字。象牙插屏长4.5厘米,宽2.5厘米、作品正面刻有两国领袖会见时握手的图像,背面刻有两棵松树,象征中印两国之间永恒的友谊。杨先生的细刻艺术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杨先生的瓷刻作品传世之作稀少,如今仅能从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藏品中见到。其中瓷刻山水作品的意义在于刻出极强的中国画画意和笔法(如图)。观看整个瓷刻作品,似乎是在观赏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画:皴、擦、染、点,都有细腻的表现;笔墨设色浓淡相宜,渲染有致,所有的刻画都显现出中国画特有的笔法,似乎都没有了刀痕的踪迹,令人叹为观止。
关于他刻瓷的状态,著名的老报人郑逸梅曾在《凋零了两位绝艺老人》一文中做了详尽的描述:“他这刻瓷,以昼间不易聚心,总在晚上奏刀。这时群动具息,万籁无声,一灯耿然,凝神致力,经常刻到三更半。隆冬严寒,致两膝和筋骨患关节病。且长期伏案雕刻心脏也感觉不适。这种职业病比什么都严重。如此成名,真是艰苦卓绝。”
杨为义先生因长期患病,于1988年病逝,年仅65岁。他生前生后均未受到社会的充分重视。至今思之,甚为惋惜,特寄以上文字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