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收藏同样在私人博物中发挥着典藏欣赏的主角。图为“三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展出的个人收藏龙泉窑瓷器。
它是遗落在民间的瑰宝?它悄悄改变艺术市场潜规则?它却危机四伏又生机勃勃?开办者尽管压力重重,但仍充满信心——有感于沪上私人博物馆的兴衰。
1996年,我国开始批准设立私人博物馆,上海诞生了全国第一家民间博物馆——“尔冬强民间艺术博物馆”,但五年前因拆迁关闭;尔后,上海陆续出现的一些私人博物馆又都相继闭关,呈“休眠”状态。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之一,私人博物馆一直在生机与危机之间漂泊。近日,沪上又悄然开设了一家私人展馆,让我们重新把目光放在了这颗“民间遗落的珍宝”上。
他们千里迢迢 只为了一饱眼福
博物馆业内人士都不得不承认,在国际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上,私人博物馆将会发展成主流。只依靠公立博物馆,根本无法将散落在民间各处的文物、艺术品全部揽入怀中,民间收藏实在是卧虎藏龙。对许多艺术爱好者来说,最激动人心的事,莫过于得知自己钟爱的艺术品在何处被收藏,并能一饱眼福。
满足爱好者的心愿,这也是上海三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此次开设私人展馆的初衷之一。“当我看到有些人不远千里赶来,只为了看一看某只龙泉窑的瓷器,心里真是感慨万千。”负责人杨建中回忆:“有些人一坐就是半天,盯着文物一动不动,恳求是否能让他们摸一摸。为了这些志同道合的爱好者们,我们民间收藏家也有义务展览自己的藏品。”
标准依旧模糊 怕只怕鱼龙混杂
发展私人博物馆无疑对整个艺术市场是一种很好的良性推动,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与矛盾至今仍无明确的解决方式。大众和政府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成立私人博物馆的资格究竟是什么?通俗点说,怎么判断某人的这些藏品是否能够成立一个博物馆?有人说,既然陈宝财蝴蝶博物馆能够这么有名,那么收藏钟表、工艺品、紫砂壶……能不能开博物馆?
谁来判断众多纷繁的藏品中,哪些才真正具有展示、交流的价值?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这依然模糊。不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私人博物馆蓬勃发展时,必然会出现棘手的问题。
免费不是障碍 开创功能多样化
可以说,众多私人博物馆纷纷闭馆的原因都可以归结到“资金”二字。要不要收费,怎么收费?这一定都困扰过那些馆主们。而在国家大力推崇免费参观博物馆的今天,民间博物馆也就理应免费了,更何况展馆规模并不大。可作为公益事业的公立博物馆有财政支持,面对场地、藏品保管、工作人员等等高昂开销,私立博物馆又该怎么做呢?
有一位专家说得好,“博物馆的首要任务是吸引观众,只要观众多了,自然会产生经济效益。”看起来,门票是其次,人气才是关键。对这样的说法杨建中不置可否:“拿我的个人展馆来说吧,展示只是一部分功能,我们会更多地开办各类交流活动,例如请艺术家以及业内人士来做讲座,让那些有意向收藏艺术品的人士更了解藏品以及整个艺术市场。”
编后语
长久以来,一直关注私人博物馆的发展,兴起、衰落,今天迎来新的一年。始终强调“身边的艺术”、“艺术怎样走近老百姓”的我们,尤其希望私人博物馆能够开创一片新天地,不仅仅是加速艺术市场的良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让老百姓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更便利地欣赏自己喜爱的艺术品,不受“只见图片,不见实物”的相思之苦。政府、媒体、民间、收藏家本身,应该形成四位一体的支撑,让国内私人博物馆突破障碍,顺利成长。
个人展馆一角
个人展馆里精致的收藏品和画作装饰不亚于大博物馆的布置
私人展馆的错层内装饰显得大气而清净
工艺美术大师王兰君的“粉彩红地白梅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麟的“青花秋菊瓶”
上海璟通坊艺术有限公司收藏陶瓷老艺人的“青花薄胎龙图案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的“珍珠釉春色瓶”
江西高级工艺美术师解强的“故乡的云小口圆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进的“粉彩梅妻鹤子双耳福桶瓶”
陶瓷老艺人邹宝林的“粉彩赵颜求寿同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