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炳森摄人物简介:
刘泽棉,祖籍广东顺德,1937年生于佛山石湾陶艺世家,是刘胜记第四代传人,当今石湾陶艺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佛山市第九、十届政协委员。2007年成为佛山唯一入选的“当代岭南文化名人50家”,同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代表传承人。
石湾陶瓷产业
源远流长
问:佛山是全国最大、最出名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区,其实佛山的工艺美术陶瓷同样扬名海内外,而佛山的陶瓷产业是源于石湾的。
刘泽棉:佛山市的陶瓷产业,以前主要都集中在石湾镇。石湾陶瓷自古以来就远近闻名,历史上就有“石湾瓦、甲天下”的谚语。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的现代建陶业蓬勃发展,以石湾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张,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集群,当今人们习惯称之为“佛山陶瓷”。
问:佛山陶瓷近年十分出名,主要缘于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卫生陶瓷的快速发展。佛山陶瓷不仅有非常辉煌的现在,而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刘泽棉:石湾的制陶业的确是源远流长。考古发现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湾地区的先民就已经制造陶器了。时至今日,石湾镇内仍保存着四五百年窑火不断的南风古灶和同庆灶。
问:听说您就出生于石湾知名的陶艺世家?
刘泽棉:晚清时期,石湾的制陶业十分兴盛,大街小巷都是售卖石湾缸瓦、石湾公仔的陶瓷店。我的高祖父就是被当时石湾制陶业的兴旺所吸引,从顺德腾冲农村到石湾谋生。高祖父的长子刘辉胜即我的曾祖父,当时开设了一家名为“刘胜记”的陶瓷公仔店。历经努力,“刘胜记”闯出了名堂,而我也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陶艺世家里。
问:您很早就投身陶艺创作了?
刘泽棉:我1937年出生于石湾,自幼受家庭熏陶,大约七八岁就开始跟着长辈用陶泥捏制小动物,10岁起就正式跟随父亲塑制石湾公仔。我的童年适逢战乱,石湾的制陶业备受战争摧残,制作石湾公仔难以维持生计,父亲也曾一度转行改制陶瓷日用品。解放后我有机会进入陶工子弟学校念书,记得当时依照画报试塑了毛主席像,没想到就被石湾镇工商联选中进入陶瓷陈列馆展览,还给我发了30元奖金。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我,成为我迈向陶瓷工艺殿堂的第一个台阶。后因家境变迁而辍学,镇政府特许我自办小作坊维持生活。1955年我参与组织陶瓷工艺生产合作社,从此正式从事陶艺创作。1958年合并组建地方国营石湾美术陶瓷厂,我进入创作室工作,有机会向刘传师傅学艺,并选送到中央工艺美院进修。
问: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您一定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
刘泽棉:1963年是我陶艺创作值得回忆的一年,当时我在平洲公社参加劳动体验生活,看到在大旱之年能有望获得丰收,并深被农民兄弟的朴实感情所感染,于是以陶艺作品《喜悦》表现农民喜获丰收的心情。30年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来美陶厂参观,就曾仔细端详这件作品,连声称赞《喜悦》的农民形象是“栩栩如生”。1972年创作的《愚公移山》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当时的《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专题评论。改革开放以后创作的《引福归堂》、《十八罗汉》、《水浒108将》、《老子》、《达摩》等都得到海内外的好评。记得1981年为了塑好18个罗汉形象,我们去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云南筇竹寺、广东南华寺等等艺术宝库,先后捏制出160多个小泥稿,反复筛选修改才终于创作成18个姿势不同、各具个性的罗汉,当年可谓轰动一时。进入21世纪,则有2004年的《紫气东来》和2006年的《兵圣孙子》连续获得了中国(石湾)陶艺文化节的最高奖项—— —市长奖。
不一定是传统,但一定有地方特色
问:众所周知您是当今石湾陶艺的领军人物,2007年正式列为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对此您有何感想?
刘泽棉:首先非常感谢政府和社会给我这个称号,但我自己感到对于石湾陶艺的承传与发展仍然做得不够,只有做到老、学到老。石湾陶艺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陶艺家,我们这一辈人受刘传师傅的影响很大。现在石湾陶艺的老一辈陶艺家都已不在人世了,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这一辈陶艺工作者责任重大,弘扬石湾陶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今天取得的成绩都是与前辈打下的基础分不开的,同时我们也并非安于现状固守传统,而是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发展。象刘传的人物,欧乾的动物,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继刘传大师之后,庄稼、廖洪标创作了不少好作品,梅文鼎开拓了石湾的现代陶艺,还有吴灶生的红釉、梁华甫的变釉,还有一批国家级、省级的陶艺大师作坚强后盾。值得一提的是文革题材的作品,当时大家都是创作得很认真,许多作品的确是与时代同步,发自内心感情塑造出来的。至于我个人的作品,虽然也获得了不少奖项与荣誉,但我认为还是应该留给后人去评说。
问:您对当今的石湾陶艺有何评价?
刘泽棉:解放以后由于得到政府的重视,石湾陶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出现了一批具有明显时代精神的好作品。近年石湾的艺术陶瓷行业发展很快,目前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最活跃的、百花齐放生气勃勃的、年轻一辈陶艺家很有锐气很有激情很有才华很有作为的时期,石湾陶艺创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我另一个欣慰是石湾陶艺得到了海内外人士的认可,现在外省人也来加盟石湾,参与石湾陶艺的创作发展,因此我对石湾陶艺的前景感到很乐观。
问:外省来的陶艺家在石湾创作,走的多是反传统的路线,您是怎么看的?
刘泽棉:石湾陶艺有着很多优良传统是需要去传承的,但传统也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现在的创新将会成为未来的传统,我们的思想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个人认为新时期的石湾陶艺需要更多的包容性,不一定都要很讲究传统,但必须要有地方特色,有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作品才会有生命力。现在青年人的爱好各有不同,你不能强迫他接受你的东西。年轻陶艺家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这是很值得学习的。石湾陶艺必须要广泛地适应各阶层人士的鉴藏爱好,同时必须接受社会和市场的检验。
许多陶艺家 其实都是多面手
问:这几年陶塑生肖工艺品已经成为石湾陶艺的一个重要潮流,很多专门从事人物陶塑的大师都参与了生肖陶艺的创作,有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刘泽棉:石湾陶塑技艺过去常常分成人物、动物、器皿、微塑等几大类,艺人只是专注于某一个类别的比较多。但是这些品类没有很明显的分界,而且在艺术上的规律是相通的,所以很多陶艺家也都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从历史上来看,人们都知道黄炳是动物陶塑的高手,“黄炳鸭”可谓脍炙人口,但其实黄炳也是做公仔的高手。一代宗师刘传素以人物陶塑出名,但其实刘传也塑造过动物。到了今天,有很多陶艺家也是多面手。石湾的陶艺大师参与生肖陶塑设计的大比拼,有利于促进陶艺创作的繁荣。
问:这几年您也创作了一批生肖陶艺品,从羊年起的《喜气洋洋》,到猴年的《灵猴贺岁》,鸡年的《雄鸡报喜》,狗年的《旺旺进宝》,猪年的《欢乐满堂》。尤其是去年创作的《牛气冲天》,获得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大展的金奖,,定价3.38万元的80尊大号限量版很快被一抢而空。这虽然创下了生肖陶塑的最高卖价,但与其它艺术品相比仍不算高,,仍大有升值空间?
刘泽棉:其实我在创作人物中也结合有不少动物的,但以单独的动物陶塑获奖还是首次。记得在解放初期乃至六七十年代,陶艺家的作品和书画家的作品卖价的差别并不大。自改革开放以后,两者的价格差别就越拉越大了。现在一件潘玉书、刘传的原作,拍卖价大概要比同档次同样名气的书画家作品低。
问:这种差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刘泽棉:一方面这说明了我们对陶瓷艺术宣传不够,没把市场培育好,拍卖劲头不足。另一方面则说明目前陶艺作品的市场价值被严重低估,换一句话来说就是说明石湾陶艺作品存在着很大的升值空间。过去石湾陶瓷历史上毕竟是民窑,不象北方的官窑出名,更不象书画作品那样易于全国性流通。我们不会进行市场炒作,又少有财团投资来捧,所以拍卖价老是上不去。其实陶艺作品的创作更复杂,既要求艺术造型好,又要有泥和釉与火的结合,要做好一件作品很不容易,它的艺术价值、市场价值、收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石湾陶艺界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既要适应市场也要引领市场,我们大家都要共同努力。
建筑陶瓷和艺术陶瓷也是可以互相吸收的
问:人物陶塑和动物陶塑可以互相吸收,建筑陶瓷和艺术陶瓷也可以互相吸收吗?
刘泽棉:我觉得是这样。建筑卫生陶瓷可以向艺术化发展,甚至可以把每片瓷砖、每件洁具都做成艺术化;艺术陶瓷也可以向实用化的方向发展,让它们具有日用品的更多功能。一个陶瓷花瓶,你用它来插花,它就是日用陶瓷;你用它来装点房间客厅,它就是装饰品陈设瓷;你如果用来欣赏用作收藏,那它又是一件艺术陶瓷了。建筑卫生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是可以互相吸引互相融合的,尤其是在造型设计上。
问:在佛山有一家日资企业乐华公司,它生产的陶瓷外墙砖很高档很精致,卖价很高,据说这家公司就是把外墙砖当成艺术品来造的。
刘泽棉:我觉得这个方向非常好。生产陶瓷需要使用大量的陶土沙泥原料,中国的陶瓷生产有数千年乃至过万年的历史,许多很好的陶瓷原料都被用掉了,而这些非金属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只会越用越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飞速发展,产量急剧膨胀,每年耗用的陶瓷矿产原料数以千万吨计。但是现在建筑卫生陶瓷的卖价却相当低,听说出口价格也只及外国产品的几分之一,这种贱卖资源的情况实在令人痛心。我想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应向质量上设计上提高,要向艺术化方向提升。
问:您觉得建筑卫生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的共通之处在哪里呢?
刘泽棉:是文化,是陶瓷文化,说远一点还包括中华民族的文化乃至全人类文明的文化内涵。在佛山的祖庙,在广州的陈家祠,石湾瓦脊十分出名。你说石湾的瓦脊公仔是建筑陶瓷呢还是艺术陶瓷呢?它们既是屋顶的建筑材料,同时也是美术陶瓷作品,没有必要把它们归属到哪一个类别里去。不管它是建筑陶瓷还是工艺陶瓷,总之它就是有一种很浓厚的文化味道,体现着一种很有特色的陶瓷文化和岭南文化。正是蕴含了文化,所以它们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建筑陶瓷和艺术 陶瓷都在发展变化中
问:这些年来市场份额很少的仿古砖异军突起,刚刚过去的2008年更被业者称为是仿古砖年。仿古砖得以逐渐流行逐步大行其道,相信与仿古砖的文化含量较高有密切关系。
刘泽棉:当人们还吃不饱饭的时候,他们追求的是温饱。回顾过去的旧石湾,就主要生产三煲一钵。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时候人们就会有新的追求,即精神上的追求、文化方面的追求。想当年大家都用不起瓷砖的时候,少数人首先用上了那些4英寸、6英寸的白瓷片就已经觉得很幸运很满足了。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那些小规格的白瓷片几乎已经没有人再用了,都用大规格的彩色有图案的。家居装修也越来越讲究品位、讲究艺术、讲究文化了,人们对于陶瓷制品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文化味道更浓的瓷砖自然也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问:近几年收藏石湾陶瓷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了。
刘泽棉:盛世兴收藏,改革开放30年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石湾美术陶瓷很多人都可以买得起玩得起,所以购买者、收藏者越来越多,不少人还把收藏石湾陶艺品作为一种爱好,或者作为一种投资的方式,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个发展机遇,认真把石湾陶艺做好,要给收藏者一个升值的信心。
问:工艺美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在这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都在发展变化中?
刘泽棉:无论是美术陶瓷还是建筑陶瓷,都必须要与时俱进,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例如历史上石湾陶艺也曾创作过不少陶塑动物,但都未有形成一股市场的潮流。今天我们看到陶瓷年肖品已经成为一种节日消费,而且方兴未艾,这就是一种发展变化吧。如今家居住宅园林别墅都在一日千里的开发,建筑卫生陶瓷的发展变化比美术陶瓷更多更快,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其实石湾的建筑陶瓷发展进步很快,花色品种多,质量也不差,如艺术砖,木纹砖,石纹砖,图案砖,文化石等等,都有文化艺术的包含,早已和文化艺术结合得很好,只要再努力一点,陶瓷世界就将是我们的了。
问:去年的陶瓷行业有不少热点出现,例如金融海啸、环保风暴,您是怎样看的?
刘泽棉:国际金融海啸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对陶瓷业的影响肯定是有的。只要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质量,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事实上陶瓷市场也是不可能直线上升的,波浪式的前进是正常的事,有高潮也有低潮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陶瓷市场的变化,其实我们早就应该有所准备,起码要有这个思想准备。去年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陶瓷企业环保整治力度,不及格企业被关停搬迁,说明社会的文明进步,与世界同步才能促进社会发展。但我觉得佛山陶瓷行业历史悠久,我们要共同珍惜更加重视,政府应大力扶持,使陶瓷企业通过自己努力,把节能减排搞好、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搞好,推动陶瓷行业的优化和提升。
陶艺创作是我最大的快乐
问:2007年您从艺60周年,出版了《耕陶五代》大型画册,为石湾陶艺发展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刘泽棉: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陶瓷艺人,也是刘胜记从艺的第四代传人。回首大半辈子的风雨历程,真是思绪万千百感交杂。许多前辈和好友浮现眼前,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许多人都为石湾陶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令我欣慰的是,这60年来我也和大家一起努力了,没有辜负流逝的岁月,同时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问:您的四个子女—— —刘兆津、刘健芬、刘志斌、刘淑贞都继承了您的事业,个个都学有所成,成为当今石湾陶艺界的新生力量。现在连您的孙辈也参与陶艺创作吗?
刘泽棉:我感到最欣慰的,是四个子女都从事石湾陶艺事业,而且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异,题材新颖有创意,一个外孙女创作出了年轻人流行的时尚陶艺。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未来的石湾陶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问:除了陶艺创作,您没有别的嗜好?
刘泽棉:我这个人不苟言笑,不擅应酬,不会下棋,不会打扑克,也不会打麻将,或者我从未体验过别人认为的“人生乐趣”。种几盆花,养几条鱼,已使我在生活上获得了满足。有人说我是天才,但我自己知道其实我最缺乏的就是天才。我没有聪慧的天资,唯一能做到的只是后天的勤奋,将勤补拙是我的工作原则。我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查阅书籍、搜集创作资料是我最热衷的乐事,书籍报刊为我的陶艺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和借鉴。
问:您今年72岁了,依旧每天在创作室里忙,为什么不好好休息安享晚年?
刘泽棉:陶艺创作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兴趣爱好,自己的生命就是艺术的生命。如果停下来,那么人生就真是没有什么乐趣了。搞陶艺创作的最大快乐,就是能够将自己的意念变成作品,并且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喜爱,我不能让这种快乐“退休”。
问:你对美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前景感到乐观吗?
刘泽棉:陶瓷在中国、在世界有数千年过万年的历史,历尽风雨曲折,始终具有生命力。我对陶瓷包括工艺美术陶瓷和建筑卫生陶瓷的前途都感到乐观,因为人民需要陶瓷,我们有责任把陶瓷做得更好,让陶瓷美化世界。
观察:
人们都知道刘泽棉大师是当今石湾陶艺界的领军人物,但并非人人都知道刘大师所在的石湾美术陶瓷厂。在2006年企业转制之前的50年里,一直是同时生产美术陶瓷和建筑陶瓷的,其红狮牌琉璃瓦、劈开砖同样十分出名。在我国陶艺界,刘泽棉是最了解、最接近建筑陶瓷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一。
要总结中国建筑卫生陶瓷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经验,以探索未来的发展之路,听听象刘大师这种特别人物的意见是十分有益的。他认为建筑卫生陶瓷和艺术陶瓷互相学习互相吸收可以更好融合,实际上提出了建筑卫生陶瓷艺术化的方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刘大师对记者说:我希望建筑卫生陶瓷和工艺美术陶瓷行业都要再努力一点,,陶瓷世界将是属于我们的。让我们一起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