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常务馆长陈四光认为,市场流通是对传统工艺的最好传承。
不久前,全国范围内首次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结果公布。我国764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中,52.49%的品种因后继乏人、缺少市场创意等原因陷入濒危状态或停产。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再次成为业界内外讨论的热点。
“最好的传承就是流通。”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常务馆长陈四光先生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他的观点。陈四光强调,艺术品要流通,就必须进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由市场带动传承,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商业创意激发行业活力
走进位于北京崇文区的中华民族艺术珍品博物馆,很多人第一眼注意到的,都是那些“永不凋谢的玫瑰”。粉红色花瓣娇艳欲滴,周边绿叶层层叠叠,与野生玫瑰外在一般无二。如果不上前用手触摸,很难发现它竟是一款陶瓷珍品。
借助多位工艺美术大师之力,将象征爱情的娇弱玫瑰烧制成万年不变的艺术珍品,改变年轻人觉得瓷器只能是瓶碗盘罐的刻板印象,是该博物馆诸多文化创意之一。结果是,适逢情人节热潮,首批到货全部售罄。
创意,正是为了进入市场。很多传统工艺后继乏人,缺少经济效益支撑是主要原因。“比如说皮影,学完了给谁表演?好是好,挣不着钱。年轻的女孩子、男孩子谁还去学?”陈四光说,只有让传统工艺的经济价值有所体现,这个问题才能由市场自动解决。当一项手艺可以让从事者赚到钱,学徒的人自然就有了。
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来自于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作品《和为贵》。青花斗彩《和为贵》石榴瓶由景德镇陶艺名家设计、纯手工制作,限量发行2008件。借助奥运热,该作品以每件16888元的价格被广东一家知名收藏公司买断,在不到5个月的制作时间里,陶艺家赚了3000万元。
艺术珍品应走商业化道路造成流通障碍的另一个因素,是艺术品价格。陈四光举例说,一件象牙席子200多万元,拍卖可以拍到四五百万元,有多少人买得起?即使是人们比较熟悉的风筝,价格也不能小视。靠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精品风筝,价格可能从3000元至上万元。
这种矛盾并非不可调和。陈四光说,工艺美术大师们手工制作的精品可以价格很高,但同时,他们可以在工厂里充当监制,提供制作技术。因为并非所有环节都必须手工完成,有些可以用科技取代。这样,成本大幅下降,批量生产的价格也为一般人所接受。“用商业化做出来的东西来养艺术珍品”,传统工艺美术也能得以流传。否则,若执著于不能成批生产,完全依赖大师们一件一件手工制作,这个行当就有失传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