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面前,我省的工业也受到严重的冲击。然而,位于东莞市的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却是另一番风景:今年以来,公司销售呈现供不应求局面,其在陕西投资1.7亿元新项目正在建设中;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高层代表正与之接洽,准备将其发展为供应商;同时,志成冠军刚刚收购了隔壁一家停产企业的厂房、土地,准备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志成冠军之所以这么“牛”,主要是因为在各级科技部门的推动下,该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研发合作关系。有了这一雄厚的产学研团队,民营企业如虎添翼。它源源不断地开发出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同行有着明显优势。
志成冠军是我省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迄今为止,合作已经吸引了大学和科研院所3800多名专家教授入粤开展自主创新工作,其中包括院士27名,为企业培养人才5500多人。到去年底,合作项目累计实现总产值5200多亿元,新增利税850多亿元。
如今,我省科技部门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实际工作之中,指导和推动自主创新,以增强创新能力来战胜经济危机。
全省涌起自主创新热潮
去年以来,我省从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谋划自主创新工作,把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去年9月召开的广东省科技大会,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题,出台了《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刚要》和《加快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广东”的战略部署,推动“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
此举推动全省掀起了新一轮推进自主创新热潮,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日益涌现。去年,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稳居全国第三;专利申请量超过10万件,专利授权量62031件,同比增长9.9%,跃居全国第一;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数稳居国内首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预计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左右,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30%;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1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占全省出口额的36.8%,出口额继续居全国首位;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再创新高,登记项目16168项,合同成交金额达184.8亿元,同比增长39%。
我省首创与科技部、教育部共建创新型省份的新机制,深化开展省部产学研合作。去年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的高校达181所、广东企业3000多家,开展合作项目6000多项,带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率先启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已有来自国内5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7名科技特派员进驻全省大中型企业开展工作。同时,我省加强了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3家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落户广东;去年新建省级工程中心51家、企业技术中心36家。
珠三角规划再吹响号角
今年,我省科技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广东省政府、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按照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操作性强的原则,制订了珠三角地区科技实施方案,明确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的领域,以及所需的配套政策和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的重点等。其中,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重大项目进展迅速。
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还将得到深化,大幅度增加参与产学研合作的高校、投入的专项资金,加大力度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将派出2000位专家下企业,以帮助更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品的升级。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重大产品,拉动消费和发展新兴产业。
去年以来,省科技厅评审2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并向银行推荐科技项目165个,申贷金额达30亿元,这一工作今年将继续扩大。
我省根据加大投资、扩大内需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迅速组织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主体科研机构建设工程、粤港澳创新圈建设工程、绿色照明工程、科技服务业培育工程等十大创新工程。实施的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预计3年内有关产业产值可达1000亿元。
另外,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引导广东企业和全国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动力。例如,在技术路线图制定带动下,广东坚美铝材、广东兴发铝业等企业与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成立了铝镁轻金属材料产学研战略联盟,整合了铝、镁加工行业的研究开发力量,选择65项关键共性技术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其中已有40多项被企业所选中实施。佛山新明珠陶瓷集团按照“广东省建筑陶瓷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指引,进行窑炉换热装置技术创新和改造,产生良好节能减排效应,年增效益上千万元,为陶瓷传统产业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林亚茗
通讯员郑渊源谢惠芳
实习生马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