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一座与陶瓷深深结缘的城市。
13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中国盛产陶瓷的地方之一;
三十年来,得改革开放之先,这里一直是中国工艺日用瓷潮流的诞生地和主要出口地;
这座城市,见证了一千多年的潮涨潮落。2004年,在世人钦羡的目光中,赢得“中国瓷都”桂冠。
然而,到了2008年9月,当中国瓷都正昂首向“世界瓷都”迈进时,一场巨大的风暴自大洋彼岸袭来……
一
中国的工艺日用瓷,大部分产自潮州;潮州的陶瓷,近70%来自枫溪;枫溪的陶瓷,2/3出口到欧美等地。
因此,当金融危机开始爆发并日益蔓延开来时,枫溪陶瓷生产厂家立即感觉到冬天的寒气。
订单明显减少,连长城、伟业这样的名牌企业也不能幸免。“往年到春交会前我们的订单一直都不用担心的,有时是多得做不完。但如今,即便是圣诞节这样的旺季,订单都很少!”枫溪一家骨干企业有关负责人坦言。直至今年春节后,方才陆陆续续开始有一些订单出现,“然而,货期大都很短,只有一两个月;而过去不少客户一下单就是一年半载的长期合同。”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一家专门研制生产高档日用瓷的企业,产品80%以上销往欧美。潮州另一家陶瓷骨干企业总经理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他说,订单少得可怜;一些原本签约的客户,甚至冒着被罚违约金的风险,要求把货期推慢。
当大企业、品牌企业自身尚且“吃不饱”时,其下属的二级分厂状况更糟。为了自保,枫溪另一家品牌企业放弃了对其二级分厂订单的供应,于是,一些原本依靠大企业“外包加工”存活的小工厂、小作坊,不得不停产歇业。
“企业越小,产品结构越单一,其抗风险能力越低。”枫溪区委书记张时义告诉记者。一家多年来一直生产传统日用餐具的企业,过去年出口额一直保持在1000万元左右,高峰期甚至达到1500万元。但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下,年出口总值一下子掉到100多万元,员工也从原来高峰期的五六百人削减至约100人。
卫浴行业的形势更加严峻。据枫溪区委初步统计,受危机冲击,全行业已有约20%的企业无法开工。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出口生意根本无法做。一方面,是出口退税率仍保持5%,没有像工艺日用瓷那样提高至11%,企业出口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基建行业减速,需求乏力。
瓷泥及燃气的供给量一直被视为是感受潮州陶瓷生产真实状况的“晴雨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枫溪区瓷泥供给量整体比上年减少了1/3,燃气供给量同样降低了1/3。
初春的潮州,乍暖还寒,不少原本预计在正月初八开工的企业,在当天举行一个简单的开工仪式后,至今仍没进行正式生产。张时义告诉记者,预计到春交会前,枫溪陶瓷生产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二
当一些企业在风浪中飘摇叹息时,也有一些陶瓷企业忙着踏浪前进。
四通集团公司是我市陶瓷骨干企业中去年表现较为稳健的一家。2008年,企业实现出口总值2700多万美元,比上年同期略有增长。张时义一语道出企业化解危机的秘诀——“多元化经营。”长期以来,四通一直是潮州陶瓷企业中产品种类最多的企业之一,涵盖了日用瓷、工艺瓷、卫生洁具三大领域,产品销往欧美、中东以及国内市场。张时义分析:“这种多元化经营策略,可以起到‘西边不亮东边亮’的效果,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金融危机遏制了英美等国对高档陶瓷工艺品的需求,但对中档日用瓷需求在一些地方反而增加了。”做了十多年陶瓷的蔡先生告诉记者。事实上,在中国日用瓷生产后起之秀饶平县,人们看到的正是另一番景象。该县陶瓷以日用瓷为主,产品主要销往中东等地。近年来,在传统陶瓷基础上,该县大力推行玻璃陶瓷等新产品开发投产,吸引不少欧美客户,因而危机并没有给这里的陶瓷企业造成太大影响,机器照常运转,工人照常上班。2008年,全县陶瓷出口达9000多万美元,比增19.6%!
“危机危机,就是危中有机。”处在风浪最前沿的潮州陶瓷企业家深切感受到省委书记汪洋这句话的深刻哲理,并致力将其付诸实践。当国际知名品牌陶瓷企业——英国的韦奇伍德在风暴中倒下时,潮州一些陶瓷企业家们以更坚定的步伐进一步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欧美客户进行更频繁的接触。对这些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拥有一定品质及实力的企业而言,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的。
有人忙着找市场,有人忙着购进新设备、研发新产品。这不,新近,潮州市夏和瓷业有限公司便抓住当前国家增值税改革的有利时机,斥资千多万元引进国际先进的窑炉生产设备。据悉,新窑炉既可节能降耗,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规整度和精细度,使产品更趋完美。潮州市三泰陶瓷有限公司则利用当前这相对“有空”的时机,忙着进行新产品研发工作。企业总经理张帆的说法是:利用当前这一调整期,练好内功,做好企业人才、技术储备工作,方能在时机成熟时“抢占先机”,赢取主动。
“从整体看,在这场危机中,大中小企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小企业、结构单一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透过这场危机,我个人的观点仍是:只有坚持多元化、多条腿走路,及时把握市场脉搏,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运营提高自身综合实力,才能获取新的市场空间、积蓄发展能量。”市陶瓷协会会长蔡镇城深有感触地说。事实上,随着“科技兴贸”和“品牌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今年1月份,枫溪区外贸出口总值419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并呈现了具有自主出口品牌且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呈现明显增多趋势。
市委书记骆文智在深入企业调研时更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洗牌’;每一轮经济收缩,都孕育着新一轮的经济扩张……这就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活生生的例子,市场法则倒逼我们练内功,强素质!”市委副书记、市长汤锡坤在不少场合也明确指出:“当前我们面临诸多困难和压力。但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分工调整和企业并购重组,有利于以开放促进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三
危机,给潮州陶瓷生产带来了变化,更带给人们关于“中国瓷都”未来的思考。
围绕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强信心、抢机遇,抓发展、保增长,重民生、促和谐”年度工作指导方针,枫溪区委明确提出,新一年要把枫溪打造成“中国瓷都名牌之都”。枫溪区委书记张时义说:“危机当前,我们不仅要‘保生存’,更应有‘谋发展’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获取全球经济复苏后的第一桶金。”他告诉记者,区委、区管委正加大调研力度,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加快创新步伐,提升装备水平,谋求市场拓展及产业链的延伸。他说:“目前国外不少中间商资金出现问题。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凭借自己现有的实力,抢抓机遇,把产品生产与销售服务捆绑起来,既能减少中间环节,让利消费者,也有利于我们乘势而上,在国际分工中摆脱只作‘生产车间’获取低廉利润的尴尬局面。”
作为潮州陶瓷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广东松发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道藩考虑得更多的也是发展。谈及危机对潮州陶瓷的影响,林道藩不愿把时间耗费在阐述困境上,而把话题锁定在“发展”二字上。他说:“当前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瓷都潮州只有在观念上敢于大胆突破,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些,从立足于单纯应付今天、明天转向着眼更长远的未来,在共性技术、产品质量、重大装备等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瓷都潮州方能有更好的发展。”他说,路该怎么走,其实不少陶瓷企业家们心中已有打算,但由于共性技术的研发、重大装备的引进等需要大量的投入,并存在较大风险,很多人都不敢做这“第一个吃螃蟹者”,如果政府能加大对这方面的资金、人才、政策等实质性扶持,有利于减少企业风险压力。“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有一家企业成功了,便会有更多的人走上创新性、高值高端这条路,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素质的提升!”林道藩信心十足地说。
发展的欲望如此强烈地活跃在这批陶瓷企业家心中。以致春节刚过,我市的陶瓷企业家们又忙着组团到国外考察陶瓷市场,寻找新的商机。“目前,我们已有一批企业家组团参加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国际日用品展销会,而且人数比往年还多,达60多人。”枫溪区党政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枫溪陶瓷企业家们这种发展的欲望、创富的原始冲动仍较强烈。”张时义笑着说。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想,只要这种发展的欲望在,这种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在,这种强烈的创新精神在,中国瓷都定能危中取机,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