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11月份以来,国内商品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其中刚刚过去的1月份,我国商品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7.5%,形势异常严峻,各国之间的贸易战一触即发。对于陶瓷企业而言,那些多年来依赖出口高速增长的企业,将会在2009年遭遇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多年来逐渐放弃国内市场而专一做出口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
市场的诱惑、或者说魅力在于多种因素作用下的不确定性。曾几何时,出口类的企业“风景这边独好”,既不需要高昂的渠道建设费用,也不用做什么品牌,只要做好了适销对路的产品,就有做不完的外来订单,而且货款回收风险较低。然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不断在世界各地蔓延,尤其是欧美一些经济强国,为了尽早实现经济复苏,在此关键时期,抛开WTO的公平交易规则,设置种种壁垒,企图将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转嫁给其它国家。从目前的情形来看,从今年起,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纠纷将不断增加。根据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统计,2008年,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一共93起,涉及金额62亿美元,比2007年的81起和46亿美元,有了明显增加。2009年,这个数据将极有可能再创新高,对于许许多多的出口企业而言,噩梦才刚刚开始。
怎么样应对出口急剧下滑的态势以及不断增加的贸易保护?是上至一国政府下至每一家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课题。2月24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隆国强在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的“全球经济与中国研讨会”上献策,提出如果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解决,“中国政府应该提前研究准备一份贸易报复的清单。”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以牙还牙的味道,但却是国际贸易纠纷当中常见的手段。
然而,无论是双边协商、诉诸WTO还是采取报复性举措,都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经济搏弈,最终为企业的命运增加了不确定性,因此,对于那些出口型企业而言,如何在市场的风口浪尖中生存下来,才是当前的关键所在。
根据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经验,经济衰退一两年后,才是贸易保护主义爆发的高峰期,但这一轮的贸易保护高峰显然不会等到一两年之后,而是会提前到来,而目前出现的种种贸易保护举措,显然只是这一轮贸易保护的初级阶段。
事实上,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作为企业,只有配合国家的外贸政策,积极应对,据理力争,才能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尤其是一些国际性的展会,将“中国制造”推销到更广泛的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积极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对外贸易政策,各个企业团结起来,通过洽谈、磋商、甚至法律的手段,规避贸易风险,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
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举措,各行业不尽相同,如机械行业可考虑将零部件转移至另一国现存的工厂进行简单组装或合理控制中国零部件占全部零部件价值的比重等,但就陶瓷行业而言,改变以往的低价策略或单纯OEM的方式,在向贸易保护主义据理力争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价值创新、服务创新、有效的销售和流通等手段,提升产品的设计价值与内在质量,使产品的使用范围、消费特性和消费效用等方面与“大路货”的产品有所区别,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适当提价也会继续保持原有市场份额,从而避开贸易保护的壁垒,实现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