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黑与白的艺术——磁州窑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馆老馆展出,此项展览由深圳市博物馆、邯郸市博物馆、中国磁州窑博物馆联合举办,3个宽大的展厅,共展出182件套磁州窑珍藏,其中的20件套是国家一级文物。
邯郸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马小青先生告诉记者,磁州因唐代朝廷所辖之州而得名,今在河北有磁县,“磁州窑”是宋代以来我国北方兴起的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窑场之一,以富于乡土气息与民间色彩见称,特别是它的白地黑花,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景,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民风画卷。记者在马小青的导引下,一睹历史上磁州窑黑白的艺术风采,并聆听关于磁州窑器的历史故事。
瓷娃娃里寻找
文化录影
12号展室中的瓷娃娃尤为引人注目。瓷娃娃中最为特殊的是一个襁褓俑,他头戴小巾,一副安详自得、乖顺可爱的模样,而臂间、腿间被襁褓上的带子款扎着,由这个形象,很容易叫人想起以前民间的风俗——婴儿在月科期间,腿脚要绑结实,通常的解释是,在骨头没太长结实之前,束缚好,为着长大后胳膊、腿的挺直。马小青说,这样的襁褓俑,存世量非常少,在法国的集美博物馆存有一件,但品相远不如这一件。橱窗里展示的这几件娃娃,出自金代一个名叫崔仙奴的女人墓葬。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河北峰峰矿区所在地的临水镇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一个个工地的开挖打破了地下的宁静,1989年农电局工地里,出土了“泰和二年八月十二日之亡过崔仙奴”的墓志,伴随出土的有数十个珍奇的红绿彩儿童陶俑, “泰和二年”为金章宗完颜景在位的公元1202年,墓主人为崔仙奴,这样准确的纪年,证明釉上彩绘红绿彩已盛行于公元十二世纪,在技术上通常是在已烧成的白瓷上用红、绿、黄等色料描绘花纹,再入窑经低温烘烤而成。早期的红绿彩瓷器不仅有装饰诗句、花草的碗盘,还有勇猛威严的将军、雍容华贵的妇人、天真无邪的儿童、温文尔雅的文吏和杂剧中插科打诨的丑角等,堪称宋金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录影”,是研究宋金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枕头上欣赏绝妙好词
进入13号展室,就如进入了宋金以来的瓷枕世界。它们造型多样,有如意形、腰圆形、叶形、长方形、人物和动物形等;装饰技法繁多,有白地黑花、三彩、剔花、珍珠地划花、红绿彩等不同品种;装饰题材丰富,除山水、花鸟、龙、凤等纹饰外,工匠们更把诗、词、曲、赋、杂剧、平话以及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书法和绘画的形式表现于枕面之上。透过这些造型各异、工艺精湛、内容丰富的陶瓷枕,不仅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且从中还可领略到宋金元时期的世风民俗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幅幅鲜活画面。
因为是瓷枕上施釉,所以当时文学艺术就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有的枕头上写的尽是绝妙好词,或“一架青黄瓜,满园白黑豆”,或“欲作高堂梦,须凭妙枕欹”,或“渔忘渔,樵忘樵,绿杨影里空踌躇。画工画得渔樵似,难画渔樵腹中事。话终所以是如何,请君识问苏东坡”;或“春将暮,风又雨,满园落花飞絮。梦回枕边云渡事,一声声道不如归去。”好多画是宋金元的戏剧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其中尤其以婴戏作品更是惹人喜爱,儿童天真烂漫、顽皮天性呼之欲出,如放飞风筝、双婴戏鸟、顽童蹴鞠、背荷牧鸭、拍扑蝴蝶等,画师用简明的黑白两种色彩将乡村生活理想化、牧歌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