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地说,应该是“正确的错误”。当然,这不是玩文字游戏,我没那么高的雅兴,更不是探讨哲学问题,我不具备这种学识;我只是讲一种企业经营中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去年的金融海啸让珠三角不少企业倒下了。据媒体报道,仅东莞就倒下了大小几千家企业,其中,不乏生产规模大、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可见严重程度。我所在的佛山相对好些,媒体归纳专家的说法是:佛山企业多是进行品牌化运营,抗风险能力强。这次,还真让专家说对了。我等非专家分析那些倒闭的企业,也会发现有个共同的基本特征:都是以代工为主,即通常所说的订单式生产、OEM或者来料加工和贴牌等等。企业多没有自己的品牌,更没有自己掌控的销售渠道,完全依靠采购商过来下订单。在金融海啸肆虐之下,市场需求突然下降,那些采购商们自己工厂里生产的产品都消化不掉了,当然不会再来这里贴牌生产。企业没有了订单或者说生产出的东西没地方卖,苦撑几个月后也就倒掉了。谈论起这些企业的倒掉,学者、专家、记者都在说其经营策略的错误,甚至有人说这些企业一开始定位就错了。因为倒掉了,所以错误。甚至我等千万计在珠三角讨生活的打工仔都有胆说那些老板的经营错误。
但是,我不相信开始即定位错误之说,我反而认为他们开始的定位和策略非常准确,是理智而高明的。在企业建立之初,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少资金、缺人才的情况。既没有人才去自主研发设计产品,也没有资金支撑建立良好的产品销售渠道和自己的品牌,此时,从企业自身发展角度考虑,选择贴牌生产是再合适不过、再正确不过的经营定位。因为艰难的创业之初,生存才是硬道理。当自己没有实力去完成整个经营环节时,将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和下游的产品销售环节让出,只留下生产环节专心经营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先有了生存,才能有发展。当然,谁都明白生产环节是产业链条中利润最薄的一环,不过,更该清楚这也是经营管理最简单的一环,而且是可以迅速发展壮大的一环,不需要像品牌壮大一样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譬如:以品牌经营为主的佛山和以代工为主的东莞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东莞还远远落后于佛山辖内的顺德、南海,但是到了05年之后,其经济总量一直逼近大佛山五区之和。可见其规模膨胀之快。
问题恰出在决策的正确上。正确的决策,让企业在创业之初、自身条件较差的情况下,避开了企业经营中的诸多困难,将企业顺风顺水的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经济环境一直处于飞速上行阶段,大把的订单让企业赚足了钞票,进而不断地进行规模扩张。此时,原始积累已经完成,也具有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是逐步转向品牌化经营的时期了。但是,生意实在是太好了。完成一单生意即带来巨额利润,且订单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如此简单的操作和管理即有大把钱赚,谁还想着自己投入巨资搞产品研发,或者建立自己的营销渠道打造品牌?据有关报道称,前几年东莞的许多企业,根本不接待国内客户(虽然国内客户给予的是自主品牌的价值,但是每单的采购数额太小,对企业没有诱惑力)。于是,在金融海啸面前,这些企业没有了一点抵抗之力。设若前期决策不是这么正确,发展中遇到些挫折,也许会促使其改弦更张,那么金融海啸来时反而不会这么惨。
其实,陶瓷行业也不少这种企业。在成立之初,或做砖坯、或做贴牌、或主攻服务链条较短的工程,的确投入不大,斩获却颇丰,但是生意太好,也失去了在终端建立品牌的最佳时期。凡此种种,都是“正确的错误”。也印证了那句俗话:太顺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