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中国瓷器烧制的历史上,元代青花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者的眼中,都以拥有元青花为骄傲。
阳春三月,汇集了国内外25家博物馆(收藏机构)的73件元代青花瓷汇聚一堂,在首都博物馆3月20日开幕的“青花的记忆———元代青花瓷文化展”上集体亮相。这不仅是散落在各地的元代青花瓷的一次空前团聚,更彰显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之魅力。有近百位国内外研究元青花的学者参加的“元青花瓷与中华文化国际论坛”也同期举行。
此次展览由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馆等单位历经两年多的精心准备,并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和中国古陶瓷学会、中国元史学会等学术团体的通力支持。
青花瓷以其鲜活、艳丽、明快在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瓷器中独树一帜,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演绎出了美轮美奂的艺术佳作。本展览分为“汉韵华章———中原传统审美观的延续”、“朔漠新风———游牧文化的体现”以及“异域葱翠———青花瓷的异国风情”三个单元,分别从中华青花瓷、蒙古人使用的青花瓷和元代异域青花瓷三个角度全面展示元代青花瓷的容貌。首都博物馆设计人员在展厅内营造了典雅的艺术氛围,让观众流连在犹如水墨画般的青花世界里。
这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在于:一、展品数量丰富,珍品众多,学术价值高,观赏性强。目前存世的元代青花瓷器总量极少,此次展览却集中了73件之多,而元代青花瓷的标准器,如首博的青花凤首扁壶等均在展览中有所展示。二、对流散海外的部分元代青花瓷,近年不时有所报道。伊朗是除中国外保存元代青花瓷器最多的国家之一,该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元青花将有6件青花瓷回家省亲。
首博副馆长姚安表示,这次展览历经两年准备,汇集了国内外25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是散落在各地的元代青花瓷的一次空前团聚,这些青花瓷都贵重至极,三分之二的展品一般市民以前是见不到的。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的6件珍贵元青花,甚至是在开展前夜至凌晨才小心布展的。
此次展览各件元青花可说件件均为珍品,现选出具有代表性的9件元青花介绍出来,以供广大收藏爱好者欣赏:
第一单元:
汉韵华章———中原传统审美观的延续
中华瓷文化源远流长,元青花瓷将其继续发扬光大,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在制瓷工艺上获得重大突破。人工装饰技巧也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器型与纹饰体现了新的艺术潮流,表现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第二单元:
朔漠新风———游牧文化的体现
元兴朔漠,在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下,青花瓷体现出游牧文化因素,其使用功能与蒙古民族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给元代陶瓷生产植入了新的元素。元代除生产一些特殊器型外,也对宋金时期的许多传统造型进行改进,以便适应蒙古人的生活习俗。
1、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通高51.5厘米、口径6.6厘米、底径14.5厘米。身绘青花海水及火焰纹,用留白手法饰飞舞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游龙四条;肩及胫部饰如意形云纹,内绘青花花卉、凤鸟和怪兽,形象对比鲜明,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相映成趣,又极富艺术感染力。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一改唐宋以来瓷器花纹布局疏简的传统,工细的描绘加上繁复的层次,形成了花团锦簇的艺术风格。其形体规整,充分显示出元代工匠高超的成型技巧。
2、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执壶,1964年河北省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通高23.6厘米、口径4.9厘米、底径7.8厘米。盖为圆尖钮,鼓顶八棱形,饰覆式莲瓣纹,向柄一侧有一小圆形钮。颈中部内束,饰一周回纹,上半部饰蕉叶纹,下半部覆莲纹内绘火焰宝珠纹。腹的上部在两周卷云纹之间饰六组折枝花卉,下部为仰式莲瓣一周。圈足饰卷草纹。流细长,流颈间有S形花饰相连接,流身两侧饰卷云纹。柄宽而扁,安于腹颈之间,柄顶堆贴一卷云纹。造型秀美典雅,纹饰繁而不乱。
3、青花缠枝菊花纹高足杯,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高9.4厘米、口径12.4厘米、底径3.2厘米。内壁饰暗花八宝纹,外壁腹部饰两组缠枝菊,辅以弦纹。元人有爱菊的风尚,大都的菊花非常昂贵,有“一本黄花金十镪,富家菊谱签银榜”的记载。此杯所绘菊花纹,画面疏简,线条流畅,显得生机勃勃。
第三单元:
异域葱翠———青花瓷的异国风情
元代疆域广阔,对外交流广泛,不同文化融合荟萃,使此时的青花瓷独具魅力。为了适应伊斯兰地区的社会生活风俗与游牧习俗,大型器皿应运而生,具有明显的伊斯兰艺术风格。一些具有典型元代装饰纹样的青花瓷也为伊斯兰人所喜爱,并在国内市场流通。
1、青花蓝地白花杂宝双凤纹菱花口大盘,伊朗国家博物馆藏(原藏阿迪比尔陵寺),口径46厘米。此盘采用阿拉伯同心圆装饰法,中心饰双凤,凤尾一锯齿形,一卷草形,图案装饰将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在一起,反映了对外交流的盛况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口径如此大的盘子,应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地区的生活习惯而制作的。
2、青花开光松竹梅纹八棱罐,辽宁省博物馆藏,高39.6厘米、口径15.3厘米。全器满绘五层纹饰,口沿下绘锦地纹带;颈、肩部位在八面开光内绘菊、石榴、牡丹等四季折枝花卉;胫部饰以变形莲瓣纹;腹部在八面开光内绘松、竹、梅和荷塘鸳鸯四组不同纹饰,开光外衬以卷草纹。构图饱满,纹饰繁密,质地晶洁,绘画生动,气韵非凡。全世界仅发现两件,另一件为泰国古都素可太塔基下出土。
3、青花莲塘双鱼纹折沿圆口大盘,1956年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高8厘米、口径45厘米、足径25.4厘米。盘沿面饰以细线条描绘的海水纹,盘心画鳜鱼、鲂鱼各一,游嬉于荷池水藻之中,莲花、水草似随水波而动,极具动感。外围环以缠枝牡丹,花叶缠绕,叶片丰腴。整个画面安排得当,疏密有序,绘画精细。图案以进口青料绘制,发色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