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扬子鉴宝》举办了一场六朝青瓷专题讲座,主讲人是省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专家李杰,他介绍说,六朝青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青釉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六朝青瓷的重要造型特征是青蛙、鸡头、卧羊等动物形象,而且与南京有着特殊的渊源。
六朝青瓷日用器多动物造型
李杰介绍说,六朝青瓷泛指三国、两晋、南北朝这300多年历史时期的青瓷。六朝青瓷的产地以南方为主,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以浙江的越窑为中心,另外还有均山窑、瓯窑、婺州窑等著名的青瓷窑场。六朝青瓷的器型丰富,常见的有盘口壶、虎子、魂瓶、香薰、水盂、唾壶、鸡首壶、烛台、青瓷羊形器、灯、砚、樽类等。“南京是六朝古都,六朝青瓷与南京有着特殊的渊源,是六朝文化的载体之一,有极为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内涵。”
李杰介绍说,六朝青瓷的造型和装饰艺术都超越了前朝,现存大量日用器。它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大量以动物形象为外轮廓或局部装饰,如蛙形水注、兽形樽、鸡首壶、青瓷卧羊、虎子等。这些栩栩如生的动物瓷塑,已不止是单纯的日用器,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艺术品。
“六朝青瓷的器形演变,大致是由小变大,由肥矮变瘦高,由半圆形变桥形。”李杰介绍说,鸡头壶是注水或注酒器,创烧于三国末年。西晋鸡头罐,肩部为圆弧形,双系间贴塑鸡头、鸡尾。而东晋鸡头壶盘口,壶颈较长,鸡头有颈,鸡尾演变为壶柄。到南朝,壶身更长,显得修长挺拔。
再比如虎子,是溺器,俗称便壶,承汉代铜虎子而来,东吴时为蚕茧形器身,背部有弧形提梁,西晋时口部堆塑虎头,东晋、南朝时虎子器身渐圆、渐高,更具实用性,造型呆板。
不同时代青瓷花纹不一样
对于六朝青瓷胎和釉的认识,李杰特地带来瓷片标本介绍说,就胎来说,一般分两类:一类胎质含铁量较多,胎色呈浅灰色,火候温度较高(约1200度左右),胎质紧密;另一类胎色浅黄泛灰,火候温度偏低,土质疏松,有明显孔隙,瓷化程度不高。
釉也可以粗略分为两类。一类釉面呈青灰或淡豆青色,釉层较薄,胎釉结合紧密,不开片或少开片,釉面呈现自然的桔皮纹,温润通透;另一类釉色呈青绿或闪黄,积釉处泛绿,釉面玻璃质感强,开细小冰裂纹片,有流釉现象。
李杰还介绍到,一些六朝青瓷的纹饰和装饰很有特点,包括西晋时的弦纹、网纹、联珠纹,东晋晚期的莲瓣纹等,都可以从李杰带来的标本上窥见一斑。而且,不同时代装饰这些美丽花纹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压印、贴塑等,尤其还有种是西晋晚期出现的叫做褐色点彩的装饰新技法。
玩青瓷“起点”别太高
李杰介绍说,十多年来,六朝青瓷的价值逐渐被人们认知,其收藏价值日益上涨。对于初学者来讲,如何收藏六朝青瓷,他个人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入门要对、路子要正。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讲特别重要,一旦路子走错,可能终身都很难纠正。“我见过花费巨资错买了许多赝品,而至今执迷不悟。其实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
2、多看少动,戒除贪欲。建议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如1999年12月出版的由林士民先生著述的《青瓷与越窑》等),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眼高才能手高,同时也要多上手瓷片标本。同时还要经常到市场里、地摊上、古玩店中淘淘觅觅,面对真伪难辨的青瓷器,都应上手细观,做到“心静、眼冷、手紧”。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贪心。很多人认为自己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实践知识,就想到市场去捡漏,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中招”。
3、研究揣摩,提高悟性。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从何而来呢?靠研究、靠比较、靠分析、靠揣摩。对瓷片标本要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4、拜访名师,广交藏友。积极参加收藏组织,交结品行端正、藏品藏识丰富的挚友,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