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产区德化 广东 江西 山东 湖南 四川 河北 晋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艺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辅料 卫浴陶瓷 陶瓷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人物传记>>|
紫砂大师汪寅仙的艺术人生

发布:2009-4-3 9:08:58  来源: 双鸭山新闻网 [字体: ]

汪寅仙

  2009年2月12日,北京迎来了109天以来的第一场雨,春雨柔如绵,细如丝,滋润着大地,不免给人带来丝丝凉意。而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大厅内张灯结彩,暖意融融,千余名民间艺人正在全神贯注地施展绝技,这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现场。在陶瓷展区中有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左手执着一把半成品的紫砂大壶,右手拿着工具正聚精会神、技艺娴熟地制作,在她的周围聚拢了观众,并为她精湛的技艺啧啧称羡,她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其传承人正是这位现场演示紫砂制作技艺的老人——汪寅仙。

  紫砂产于江苏宜兴,更为精确的定位是丁蜀镇。这个镇与“景德镇”并称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两大重镇。这里凭借着独特的自然条件,成为紫砂的唯一产地,也因此而饮誉中外。

神鸟出林壶

神鸟出林壶

松竹梅文具

松竹梅文具

    名师照亮前行路

    1943年6月,汪寅仙出生于宜兴丁蜀镇陶瓷世家。她在丁山小学读书时,有一次,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把一批紫砂工艺品,拿到学校旁边的操场上办了一个展览,一件件精美的紫砂作品,打动了她幼小的心灵。汪寅仙动情地说:“这次展览我看了以后很兴奋,因为我的家庭出身就是搞陶瓷的。但是我们家搞的陶瓷,就是一般的日用陶瓷,大缸啊什么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也都做过,但是没有见过这样的艺术陶瓷。小时候看到紫砂做的一些小茶壶、瓜果等,就放在我们学校的大操场上展览的时候,我就想将来能干这行该多好啊!后来,我小学毕业后,那一年正好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徒,我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去报考了这个学徒班。当时,进厂的时候也做了一些简单的考试,每个考生给一块泥巴,让考生做成圆形、方形。一位老艺人还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喜鹊登梅图》,让我们考生做一个临摹。口试时,问我为什么要来学紫砂?我说:‘从小我就听到紫砂是中华闻名的陶瓷,我是很向往的。’”后来,汪寅仙顺利地通过了考试。

  1956年11月,汪寅仙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从师吴云根学习紫砂陶手工成型法。1958年4月,跟蒋蓉学艺。1958年8月,被工厂聘为小辅导老师,带40名学生。当时,她认为学业未完成,在她的积极要求下,又从师于朱可心学习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1959年,她跟朱可心学习仿制国家一级文物《项圣思桃杯》获得成功,并作为国家艺术珍品随文化部艺术交流展送往当时的苏联及东欧国家展出。

  《项圣思桃杯》,杯高7厘米,杯口径10.5厘米,作者圣思。这件紫砂桃杯,色呈赭红,泥质温润细腻。形制剖桃之半为杯体,构思巧绝,造型完美,又以苍劲的桃枝作把手,桃叶、枝蔓、果实为基座,整个杯体上塑大小老嫩桃叶14片,均以立体造型,形态各异,婀娜多姿,叶脉清晰,技艺卓绝,在古今壶艺中叹为观止。杯口外沿刻有唐诗许石昔的《醉吟》:“阆苑花前是醉乡,牛翻王母九霞觞。群山拍手嫌轻薄,谪问人间作酒狂。”中的前两句。吟诗会意,可洞察到壶艺家的胸中丘壑和创作理念。作者圣思,史籍上未见记载,其生平也无从考证。此杯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桃形紫砂杯。

  汪寅仙回忆:“当时厂里决定仿制《项圣思桃杯》,从南京博物院借来此杯,让我师傅朱可心仿制,他当时是以管理生产技术为主的主任,接到任务后,就全身心投入,夜以继日地工作。我是被工厂选定每天跟随他身边以学、看为主的学生。那年冬天,他经常用一条长围巾双层叠起搭在肩颈上,披着一件旧棉大衣坐在床前的桌旁制作紫砂桃杯一直到深夜。在又冷又疲劳时,他就着几粒虾米或两块豆腐干喝下一盅酒,又继续干起来,我也常陪他干到深夜12点左右。他很关心我的身体,每天晚上都催我先回去休息,等我走后,他还要干到第二天凌晨二三点钟才休息,有时听到鸡鸣才息手。就这样花费了4个月的工夫才完成了这件‘桃杯’的制作。朱师傅对艺术的追求、钻研的劲头,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他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鼓舞我前行的动力。通过这次跟师傅一起仿制《项圣思桃杯》,好似为我搭起了一架通向紫砂传统技艺高峰的神梯,使我受益匪浅。朱可心师傅在做花货方面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人,拜他为师后主要是按照他的特长,来学习他的门类。我的创作题材与制作手法深受朱师傅影响。”

  紫砂造型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花货应算是一个大类,而且它的起源发展与紫砂史同步。从宜兴羊角山古窑址所发掘的紫砂残片资料看,始于北宋中期的壶嘴上就有捏塑的兽头作装饰,因此,紫砂花货先是由圆雕捏塑开始。明代,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件紫砂作品是《供春壶》——花货(大多取材于自然,来自生活,如松、竹、梅、树藤、瓜果等,经取舍提炼、夸张变化,使它别具生趣,在壶体上堆雕捏塑各种花枝、叶果等,形象要生动传神,布置要合理得体,富有诗情画意,生活气息浓郁,使源于生活的东西,高于生活,象征性的作品追求完美逼真),这是一件历史发展中的最好见证。《供春壶》的设计制作是将银杏树的瘿节捏塑成整个壶型,七凹八凸的树皮,生动别致,表面呈现丰富的指纹,妙趣天成,也有手工艺精致之趣,整个壶形、壶嘴、壶把就像自然生长的枝梗,舒展自如。因此,前人称颂这把壶为“脱尽人巧殊众工,神工鬼斧难雷同”的塑器艺术珍品。作为最早留名的紫砂艺人,“供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是第一个把紫砂壶这一生活用品提升到艺术高度的人。

  人们在欣赏不敷金碧、不施铅华的宜兴茶具时,就必定会提到《供春壶》。

  汪寅仙说:“《供春壶》是紫砂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件作品。那么,《供春壶》是怎么命名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供春’为宜兴人吴颐山的家僮,明弘治、正德年间,随吴颐山读书金沙寺(在今宜兴湖滏镇),寺内一僧善制紫砂壶,‘供春’随僧学制壶。他在闲暇之余就照着银杏树的瘤捏了一把壶,所制之壶名噪一时,深得文人墨客喜爱。”

  紫砂塑器有史以来,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它以自然物体形象为源泉,题材丰富,经历代众多艺人的智慧和创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时期皆有风格独特的名工巧匠出现,创制出不少新品面世。汪寅仙正是沿着紫砂前辈艺人的足迹走出了时代的步伐。

 

1960年中期汪寅仙接受顾景舟指导

1960年中期汪寅仙接受顾景舟指导

1985年10月汪寅仙求教于朱可心师傅

1985年10月汪寅仙求教于朱可心师傅

1995年10月与著名画家韩美林合影

1995年10月与著名画家韩美林合影

创新当随时代走

  汪寅仙是公认的当代紫砂工艺美术大师,她的紫砂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创新,善于把现代的造型元素融入到紫砂壶艺术之中。她创作的《神鸟出林壶》,构思简练概括,形象生动,整体感强,壶身、壶把整个为一球体,壶嘴似鸟头,结合自然,在壶身和壶把之间通过上下不等的虚空间,使神鸟展翅,舒展自然得体,经艺术图案变化产生了动感,线条挺而有劲,提握舒适,整个壶体在艺术上达到了取其势、提其形、表其神的效果,是一件富有时代精神的雕塑性艺术珍品。作品《曲壶》,这是当代文人和艺人结合创造的一个典范。汪寅仙说:“1988年初,由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和我共同合作设计的。那时,张教授来厂带了一批图纸想要与厂里的技术人员进行合作。正巧,我有一个设想,想做一个流线形的壶式,我们一拍即合。我和张教授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确定取蜗牛的有机生态构成整个造型,针对这一设想,画出了图形。”设计是一个思维过程,也是赋予形态生命的过程。他们从蜗牛的有机生态中得到启示,寻找到了贯穿于造型结构的主线——圆的渐开线,从壶口开始,连接提梁,转至腹部,并通过腹部延伸到壶嘴的主线,将形体结构的各部分融于整体,获得面、体、形与空间的和谐。就这样,一件旷世杰作问世了。1990年,作品《曲壶》分别获得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汪寅仙在评价这件作品时说:“《曲壶》的创作突破了紫砂壶艺术的传统规律,是现代设计理念在传统紫砂陶艺中的体现和尝试。作品的形象来源于蜗牛的有机生态,整个壶体只用一条涡线贯穿。壶身与壶嘴、壶鋬结合,形成的整体既有线的变化,又有面的变化,线面的结合协调、柔和、变化又统一。整个壶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壶嘴和提梁内部形成的虚空间对比性强,更显示壶体的轮廓美和韵律美。”

造型源于自然界

  汪寅仙在创作紫砂塑器过程中,注意艺术上的变化和统一,气势上的生动和协调,效果上的实用和美观。在构思时,从形、神、态、气、韵、精、功等方面去追求艺术效果。她以女性特有的眼光、情感意识去把握造型、色彩,使作品更富感情,更有灵性,更具风采。她的创作素材主要来自于大自然,她喜欢把自然界中美的东西提炼、浓缩到自己的作品中,并赋予它们鲜明的个性色彩。她创作的以松为题材的作品,具有老辣苍劲、气势横生的张力;以竹为题材的作品,具有清秀挺拔、潇洒飘逸的风采;以梅为题材的作品,具有冰肌铁骨、傲霜斗雪的气质。

  汪寅仙在几十年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观,她认为:“紫砂花货的造型设计,在自然界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花货设计是要将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去粗取精,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提炼,将之变化成高于生活的艺术品,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她善于将自然生态注入紫砂壶艺术之中,将自己实践中形成的艺术心得付诸于每件作品之中。她每次创作时,都要面对实物,反复揣摩,或到林间、花圃仔细观察。有一次,她在江苏无锡参加“人代会”,和人大代表们到梅园参观,当大家将要上车离开时,发现少了她一人。当大家找到她时,她正对着梅树的瘿节入神呢?她创作《南瓜壶》时,不仅常到瓜地里细细观察,还每天采来鲜嫩碧绿的南瓜秧,插在案头的水瓶里。她把自然扭曲的秧蔓、青翠欲滴的嫩叶和绿丝的长相,都熟记于心,表达到作品上。她还擅用紫砂泥的巧色,根据物体的色泽和谐搭配,体现物体的自然之美,使作品的生活气息更浓郁,更富真实感,从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个性风格。

  汪寅仙制壶态度一丝不苟、谨慎严密,并长期对创作题材深入观察体会进行艺术的提炼,使紫砂作品能带给人们以形象、神韵与气质上的美感。她以写实的手法刻画自然生态美于花货上,诠释田园中旺盛的生机和饱满盎然的精神。她将对大千世界中自然万物生灵的感悟,用自己的智慧、一双巧手升华成为一件件紫砂艺术珍品,在带给人们以美的愉悦、生活享受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正因为有无数个像汪寅仙这样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的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不断学习借鉴、吸收融合东西方传统、历史和现代文化及各类姊妹艺术的成果,广吸博纳,孜孜不倦、不懈努力,才能使得中华民族传统工艺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东坡提梁壶

东坡提梁壶

人物档案

  汪寅仙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43年6月生,宜兴丁蜀镇人。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师从吴云根、蒋蓉、朱可心、裴石民等名家。1973年进厂研究所,得顾景舟大师指导。1976年至1977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日用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进修。1989年她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术文化杰出传承人。

  1959年随师朱可心成功复制南京博物院藏品《项圣思桃杯》,并随文化部艺术交流展送往当时的苏联及东欧国家展出。1979年作品《紫砂葡萄杯》被选为邓小平访日礼品。1985年创作的《九头高寿梅椿茶具》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设计一等奖。1986年与张守智合作设计制作的《回方咖啡具》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二等奖。1988年与张守智合作设计制作的《曲壶》曾送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1990年分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收藏。

  她的代表作品《回方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曲壶》、《桃圣壶》、《梅椿壶》、《大一粒珠》、《秦权壶》、《南瓜壶》等作品收藏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皇家大英博物馆等世界六大博物馆。

上一页 [1]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推荐产品 更多...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 国际新闻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广东产区 更多....
 >> 江西产区 更多....
 >> 企业新闻 更多....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