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四,民营企业生机无限
随着经济体制的放宽与国家的大力支持,众多管理水平高、财务状况良好的民营企业纷纷崛起,如盛华、裕行、华玉、天山等陶瓷公司。他们以生产高档日用陶瓷为主,产品远销海内外,成为彭城传统陶瓷业重新兴起的希望。还有一类企业则依托本地磁州窑文化,以生产具有磁州窑风格的艺术、装饰陶瓷为主,这些产品受到了众多企事业单位与收藏家的青睐。大家陶艺公司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产品既包括传统的磁州窑梅瓶、花口瓶等,又包括一些创新出来的具有磁州窑风格的酒具、陶瓷镂空灯罩等,使传统的古代技艺焕发了现代的活力,这类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口碑。在生产方面,公司开设了专业化的生产线,从拉坯,上釉,美工,剃花到烧制都形成了一套专业化的流程,此外,它还专门设立了一个艺术研发团队,负责提供新的创意与设计。成功地将传统的磁州窑技艺与集约化生产结合了起来,开创了一条新的生产经营道路。除此之外,注重自身企业品牌的宣传,一方面时常邀请一些陶瓷艺术大师来设计创新产品,并传课授艺,另一方面,积极与众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在厂房处设立高校实习基地,并吸引游人参观访问。政府对于这类企业也是起着大力支持的态度,通过开放贷款条件以及政府拨款,扶植这类企业的经营。
综上看来,彭城陶瓷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恢复期,基本上脱离了先前的低谷,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如何振兴彭城陶瓷,使其恢复原有的辉煌,并在此之上获得更大的突破,更多地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我们对此,有几点建议。
第一,着眼市场,确定发展方向。
纵观全国市场,各地的陶瓷生产类型存在较大差异,下全国著名的各大瓷区中,佛山重在建筑、日用类陶瓷,潮州重在日用、卫生、艺术陶瓷,唐山重在日用、卫生洁具陶瓷、电瓷,淄博重在日用、建筑类陶瓷,醴陵重在日用类,景德镇重在艺术陶瓷,而宜兴则重在紫砂壶、茶具、园林等瓷类生产。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兴的陶瓷产区如山西阳泉、广西贺县等地也多以生产日用瓷器为主。细细看来,前几个地区的陶瓷生产多以应用类为主,而景德镇、宜兴则依托本地风格,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着力生产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产品,这与其他几个瓷区形成了鲜明的区别。我认为,彭城瓷区在大力巩固日用瓷器生产优势的同时,艺术陶瓷生产可以仿效景德镇等地,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以磁州窑艺术为依托,走出一条艺术陶瓷之路。彭城发展磁州窑艺术陶瓷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方面,彭城地区有着浓重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在此地土生土长的磁州窑艺术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美感,一旦这种魅力被人们认识并了解,必然有着无穷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彭城地区存在着许许多多研究并发扬磁州窑艺术的匠人,他们有着高超的技术水平并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这为磁州窑艺术陶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磁州窑制瓷艺术作为一种纯手工制作工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原先陶瓷厂的下岗职工正好为之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资源,他们熟悉制瓷工艺,操作娴熟,是彭城地区一道巨大的资源优势。
第二,弘扬磁州窑文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走磁州窑艺术陶瓷之路,必然首先要将其内涵根本---磁州窑文化,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这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谋划。我们对此有以下建议:
1、当地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宣传磁州窑文化。时下正值国学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处在一个重新定位和认知的过程中,当地政府以及磁州窑研究学者应当利用这个机会,大力宣传磁州窑文化。可以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通过媒体和网络,向公众展示磁州窑文化独特的艺术和文化魅力;开展地区性艺术节活动,举办相关艺术展览,吸引国人关注的目光;推荐本地学者专家走上荧屏,积极参加诸如百家讲坛、鉴宝等节目制作,带动一股全国性的磁州窑热;此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办相关网站,发表相关文献图片,使原本专业不为人知的磁州窑艺术得以让任何人触手可及,等等。
2、组建一支专业化价值评估团队。磁州窑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对其文化、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判定也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政府应该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成立一个专业化的价值评估团队,通过研究分析,建立一套系统性的价值评定方案,并通过媒体宣传让世人了解。这样,对于正确定位磁州窑陶瓷收藏价值,提升全国范围内爱好者的收藏热情,将有很大帮助。
3、扶持民间文化传播机构发展。现下磁州窑文化的传播多由一个民间磁州窑研究机构---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学在默默工作着,作为一个自发性的研究团体,磁州窑研究学会内部有很多真正热爱并了解磁州窑艺术的专家学者,他们出于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多年来一直为磁州窑文化的发扬光大而默默耕耘着。但是,作为一支民间团队,它们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瓶颈。以政府而言,应该给予这些民间研究团队更大的帮助。包括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为其研究活动开设便利条件,加强文化部门与研究会的交流合作,等等。
第三,扶植相关企业发展,鼓励生产转型。
如今,已经有一些民营企业发现了彭城陶瓷的发展趋势,将生产重点放在了磁州窑艺术风格的陶瓷产品上,它们采取集约化生产方式,制作具有磁州窑艺术风格的日用、装饰、收藏品等,并取得了不错的效益。政府应该积极扶持这类企业,把磁州窑的品牌打出去。针对手工制作成本较高问题,政府可以对其进行一些补贴,使其在同类(如酒具,装饰瓷类)产品中提高竞争力,把磁州窑的艺术风格推广出去;对此类企业可以适度开放贷款环境,鼓励它们做大做强,为它们的发展开设便利。对于那些以生产日用、建筑瓷类的厂家,政府可以开设优惠政策,鼓励它们生产销售磁州窑艺术陶瓷,形成产业内规模,将彭城改造为一个大型的磁州窑艺术陶瓷生产地。
目前,政府正在积极投资筹建一个大型的陶瓷市场-磁州窑博展馆,以形成磁州窑艺术陶瓷生产销售集散地。一方面,应该多为陶瓷商家提供便利,扩大整个彭城瓷区陶瓷产品的销售影响力。
以上就是我对于河北彭城磁州窑陶瓷发展前景的一些个人见解。历史上磁州窑陶瓷几度兴盛,千年窑火不断,作为一名彭城磁州窑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我也曾目睹它的辉煌与没落,对于家乡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希冀。走磁州窑艺术陶瓷之路,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不仅将带动彭城地区陶瓷事业的发展,更能够将彭城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意义所在。我也希望我们这次的调查研究,能对家乡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一定的贡献,这也算是自己作为一名陶瓷后人的责任所在吧!
我们深信: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共同努力,历史千年的民族艺术瑰宝---磁州窑一定如浴火后的凤凰涅磐,重新获得新生,彭城磁州窑文化艺术将会更加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