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商务部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自去年可口可乐提出收购以来,汇源的股票急剧暴涨,在短时间内就已经翻番,可谓重大利好。然而在3月18日商务部宣布禁止这项并购案后,汇源果汁的股票暴跌,最高时下跌至五成。亦可谓"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一个美丽的并购梦想,在顷刻间化为了泡影。
这起收购风波背后,有人认为,商务部不希望可口可乐获得汇源的商标权。至于到底是何原因,商务部也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白,还说这不过是"两家外国公司之间的事情".对于汇源果汁的朱新礼来说,179亿把汇源卖掉,然后自己再重新运作果汁的上游产业,或者是其它新生产业,每年还能获得数亿元的租金(因为在协议中要求可口可乐租用汇源的生产线和厂房),这的确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收购案失败后,有专家给汇源估值,说仅值30亿,179亿对30亿,差距不可谓不大,这么说来,可口可乐还得感谢商务部。并购的成功与否,都将对被收购者产生重大影响。成功了,也许就是双赢;如果失败了,被收购者自然受到重创。
并购,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被别的公司收购;另一种可能是,做得太好,竞争对手为了市场需要,进行收购。显然,汇源是属于后者。不幸的是,汇源并购案被否了。
许多创业者,都希望自己所创办的企业,能够获得别人的认可,获得大公司的青睐。这也是创业者的并购梦想。有了这个梦,也成就了许多成功的并购案。互联网上,并购案比比皆是。如"hao123"被百度收购;搜狐收购"焦点家居网";新浪收购UC(尽管UC运作不成功).在其他行业,类似的并购也很多,像09年的惠氏被收购;钢铁、烟草等行业,也不乏其例。国外轰动一时的,有时代华纳并购案。国内轰动的,有海信收购科龙案。而反观我们的建陶行业,也有不少轰动的并购案,如乐家收购鹰卫浴;马可波罗收购佛山市德赛陶瓷,将赛纳洁具品牌及生产线收入囊中。
那么,并购在各行各业发生。每一项并购案的背后,都是某些有形或无形的物质的交换。并购,要么是看中对方的商标;要么是看上了对方的产能;要么是看中了对方的技术;要么是看中了对方的渠道;要么是看中了对方的管理方法。只要这些是对方的优势,就可以向对方伸出橄榄枝,结成互补优势。因此,并购也就要求是一种互补的形式。因此,可以是资源互补型,也可以是产品互补型,甚至可以是人员互补或者是管理方法互补。就看自己缺哪一块,然后找到具有该优势的企业,补齐自己的短板。
朱新礼的汇源果汁,显然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竞争对手--可口可乐。汇源果汁占据了国内10.3%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占据国内果汁行业9.7%的市场份额。对于两者来说,汇源有高市场占有率,还有本土化优势,有"民族品牌"的招牌撑着,也因此深受国人喜爱;而可口可乐呢,有强大的市场渠道,有强大的国际采购系统。因此双方都是有利可图的,也是可以互补的。至于两家合并后会给果汁行业带来何种变化,现在已经无从知道。只是,这次商务部否决这次并购案,给许多希望并购的企业敲响了警钟。在并购前,一是企业一定要熟知国家的有关政策,向有关部门明确并购是否可以通过,这点是并购的关键;二是,并购双方必须是互补型的,双方能够促进发展;三是,并购不会遭致行业其他同行的反对,这点也很重要;四是,并购案不需要大张旗鼓,而是可以"秘密"进行,对相关传言要及时说明,进行有效的"危机公关".也就是,每一项并购,双方都应该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