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陶瓷器物看似普通,在小杨的眼中看到的却是历代社会生活,历史文化艺术的记录。
5月5日,在杨君谊的宿舍里,他把自己收藏的“宝贝”在柜子里摆了出来,一个奇特的陶器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看到记者好奇,他便讲解起来:“这是大汶口的三足鼎,距今大约4200年了,它是红陶的一种,属于一种蒸煮的器皿……”
10岁就喜欢上古玩
1999年的夏天,杨君谊才10岁。父母在滨州市区开了一家手机店,店门口的路两边有很多摆摊卖古玩的。
他喜欢在古玩摊旁转悠,看看这看看那,非常好奇。“一位摆摊的老爷爷经常教我一些基本的古董鉴定常识。”杨君谊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时间长了,他便会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两个铜币。
此后,舍不得吃零食的他,揣着省下的钱,围着古玩摊找寻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个时候只要觉得有价值什么都收藏,甚至一些品相差的瓷器也买,买回家便抱起来看,喜欢得不得了。”
几年后,他被陶瓷器所吸引。“我发现古陶瓷器的图案、造型都非常讲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看多了,就开始对古瓷器着迷。”由于缺少鉴别能力,最初收藏陶瓷器时他是见东西就买,结果花很多钱买了许多赝品。
爱好取得父母支持
父母担心他学习的同时,对他并没有过多责备,而是鼓励他学习的同时多接触市场,多学习瓷器鉴别知识。有一段时间父亲还亲自陪他到北京、南京的古玩市场上“淘宝”。
同时,他还买了许多古瓷收藏方面的书籍,通过学习来弥补知识的欠缺,这对杨君谊提高自己的鉴赏眼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个时期也成为杨君谊眼力进步最快的一个时期。
一天,他路过一个摊位发现一个不起眼的瓷器,凭经验这是康熙年间的青花瓷。通过讨价还价,他用30元钱买了下来。“摊主以为那是民国的东西,我最后把它卖了4000块钱呢!”谈到多年前的“捡漏”杨君谊依然自豪。
几年后,他在当地收藏界已小有名气,藏品不下2000件。大汶口的陶器、汉代的陶器、明清的青花瓷等等。2007年,他的部分藏品还被北京文物局研究员、知名瓷器鉴定专家李宗杨认可。
正在筹划“收藏协会”
2008年杨君谊来济南参加艺术考试,正是这次艺考让他机缘巧合地考入山东财政学院的艺术品投资与鉴定专业。
当时他了解到财政学院刚设立了艺术品投资与鉴定专业,他很想报考,但是艺术考试要求考生要具备素描或者书法等美术方面的功底,这些特长对他来说确实很为难。
为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杨君谊还是硬着头皮选择参加了书法考试,落榜了。“我当时很失落,但是我又是很幸运的,我遇到了人生中的大恩人。”杨君谊说,他在考场外遇到了学院宫院长。
宫院长详细了解了杨君谊的情况后,和学校其他领导一起协商,决定给予他一次特殊的考试。考试的内容是各朝代古陶瓷器的鉴赏。杨君谊不负众望,品相、釉色、瓷质、文化背景,面对考官的提问,杨君谊对答如流。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考试,他的艺考成绩被学校排在第三名,顺利考入山东财政学院。
在学校里,利用周末时间,杨君谊更是经常去英雄山文化市场“淘宝”。
现在杨君谊在学校里正筹划一个收藏协会,他表示会把自己收藏的2000多块瓷片捐给学校,成立一个小型“标本室”,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并提高其鉴赏能力。
“我从 10岁就开始喜欢古玩……”今年刚满 20岁的杨君谊是山东财政学院艺术品投资与鉴定专业大一的学生。从外表看,身着T恤衫、休闲裤,青春阳光的他和同龄人没什么区别,但经过接触后你会发现,他不像同龄人一样喜欢踢球、玩网络游戏,他的最大爱好竟然是收藏古陶瓷器,10年的时间,杨君谊已经拥有不少历朝历代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