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溪陶瓷雕塑,特别是人物,以其细致的刻画和优美的线条表现方式为特点。在笔架山百窑村宋代古窑址中,就挖掘出佛像,莲花香炉等瓷雕艺术品,说明北宋时,潮安的瓷雕已具有相当的技艺水平。但其题材多是佛像及迷信品。至解放初期,还是以观音菩萨、古戏剧人物为主要题材。现已发展到有汉族和少数民族,现代的和历史 (包括民间传说)的各种人物,有飞禽走兽类的各种动物,有大件也有小件,有单纯的陈设美术工艺品,也有美术与实用相结合的工艺品,有写实的也有夸张的图案形,题材丰富,技艺不一,品种繁多,用途广泛。
枫溪的颜色釉,总的说是从单调到丰富多彩。以前是简单地在" 枫溪白釉"(谷糠釉)内加上某一种化工陶瓷颜色而成,而且全是低温,在氧化焰中烧成。现在的颜色釉,则发展到有地方材料,又有化工原料,有一般金属氧化物,也有稀土元素和其它重金属氧化物,有低温也有高温,有适应氧化焰的也有适应还原焰的。在颜色釉的利用方面,除了整个器皿施一片色的颜色釉之外,也有作色带的,也有作裂纹釉或结晶釉底色的,也有多种多样同时使用于一个器皿上,烧成后成为古怪陸离的窑变品。颜色成为艺术陈设瓷的重要装饰艺术。
2、日用陶瓷新产品的不断增多,花色品种丰富多彩
潮安陶瓷工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不断地增加新产品和使花色品种丰富多彩,以适应人民生活及国外市场的需要。就如以上各有关章所述的一样,已从单件的普通瓷和粗瓷发展到成套的细瓷。从低档发展到中、高档。瓷三厂正式大批生产高档成套细瓷,至于普通瓷,特别是其中很多还是人民生活中必要或者喜欢的产品。如痰盂、花盆、饭盅、鸡盅、参炖、笔筒、箸筒等等,并不是转为较高级的细瓷后,就没有生产,而是这些产品已经转由枫溪公社陶瓷系统各陶瓷厂来生产,而且产量比以前还更多。枫溪公社陶瓷系统1972年陶瓷的总产量为322万件,而1976年则增加到 650万件。
潮安陶瓷公司系统的产品,经过历年的不断创新,使陶瓷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日用瓷及美术瓷的品种,总共有近700 多个。潮安枫溪的陶瓷,已经逐渐形成清雅、素静、玲珑、新鲜、美观实用的风格和特点。
3、工业陶瓷及卫生洁具
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为了适应群众性的大办小化工、小钢铁的需要,潮安工业陶瓷也迅速地发展起来。那时成批地生产硫酸塔、盐酸吸收塔、酒精蒸馏塔等等整套的化工设备及耐火砖等产品。后来,由于化工生产的进步,这些设备逐渐被更高级的材料所代替。因此,产量逐步减少,只有定货时才生产。还继续成套生产的主要是耐酸砖,耐酸环、耐酸板、耐酸考克,硫酸坛,电解槽等耐酸材料。另外还有耐火砖,轻质砖及极少量的卫生洁具 (大小便器),电器等。
4.出口陶瓷的发展概况
潮安陶瓷历史上就有出口的传统,这主要由华侨在国外办瓷庄经营中国陶瓷使陶瓷外销。解放后这种完全依赖国外市场的情况逐渐扭转。但出口部分还是占陶瓷的总产量约60%左右。1956年,潮安陶瓷的出口产值的66.5%。销售的国家也不断扩大,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柬埔寨、英国、印度、印尼、美国、北婆罗洲和香港等共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改革开放前,潮安陶瓷销售的国家和地区,除了传统的亚洲地区外,还远销到非洲、拉丁美洲、澳洲和北美六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
5.中外文化的交流
潮安陶瓷出国展览,第一次是1969年的赴日展览,那时所提供的展品是两套15头的咖啡具,共30件。第二次是1972年,赴塞浦路斯的展览,这次提供的展品已经扩大到有陈设美术瓷和日用瓷,品种数量也增加到126件。以后基本每年都提供产品参加出国展览。先后到过日本、塞浦路斯、马耳他、巴林、老挝、加拿大及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国家里举行的多次国际博览会,共计在20多个国家展出。参加展出的展品质量也越来越高,受到世界友好人士的称赞。如1.5米双层通花瓶到加拿大展出时,他们反映说,这些产品艺术性高,富丽堂皇。对92头飞燕餐具的评价是" 不单是中国国内的高水平,而且是国际水平,不低于日本的名牌货罗莱蒂克"。
潮安陶瓷工业曾在1967年为越南培训技工约10人左右。主要由瓷四厂和研究所负责。培训内容有化验技术,坯釉工艺及烤花技术等。1969年,研究所承担了对越南基地的9 种瓷用原料进行制瓷工艺的试验研究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工艺配方及有关试验数据,对其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1958年和1965年,潮安陶瓷公司曾先后派出三人次到越南某地帮助他们的陶瓷厂的生产,从技术操作到设备,都进行传授和帮助改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批的一位同志给他们解决了龙窑烧煤的问题,成绩显著,得到越南的金质奖章一枚。
潮安陶瓷工业公司先后接待了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柬埔寨和新西兰等国家的来宾 (其中有的是国家的政府首脑人物)的参观访问。潮安陶瓷工业研究所也在1975年赴罗马尼亚考察。这些互相参观访问和考察,增加了陶瓷技术的交流,增强了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和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