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中小陶企探路突围
在金融危机与环保风暴的双重重压下,作为佛山最负盛名的传统制造业,佛山陶瓷行业将何去何从?特别是处于风暴中心的中小陶瓷企业,它们如何实现探路突围?
继上月20日举行民间智库启动仪式的梁园会后,今日下午,本报将在佛山西樵镇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举行民间智库的第二期活动,探讨传统制造业的中小陶企的突围之路。
核心提示
建辉陶瓷倒了、罗南陶瓷倒了、新南方陶瓷倒了,现在,佛山的陶瓷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剧烈阵痛,在行业大整改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大批陶瓷企业关、停、转,其中不乏大型陶瓷企业,更遑论不知名的中小企业。
根据《佛山市陶瓷产业结构调整评价指导方案》,今年年底前,各区政府必须完成所有陶瓷企业的复检工作。佛山366家规模陶企,将有250多家被要求迁离。大限将至,处于弱势的中小陶瓷企业,它们的路在何方?
一个陶瓷倒卖商的红火生意
曹先生是一个专门倒卖陶瓷存货的销售商,做这行已经十多年了。但他从未像现在这样忙碌:这两年,佛山倒闭的陶瓷企业太多了,他到处拉存货,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曹先生在佛山意美家内所开的一家门店,过去是卖厂里过时的存货,而现在更多的是卖一些倒闭企业的压货。
“倒闭企业里拉的货比过时的存货更便宜,很多人都去倒的,要去抢货。”曹先生告诉记者,倒卖陶瓷的利润不低,一般都有10%以上。他指着店内一款600*600M M的釉面砖告诉记者,这片砖按平常的出厂价要17元,现在售价只要7块钱。
随着关闭、倒闭的陶企越来越多,曹先生的同行也越来越多,一些大型的卖场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许多专门倒卖陶瓷的店铺,因为价格便宜,光顾者众多。
一家陶瓷企业的典型关闭
在陶瓷产业结构和金融海啸的双重影响下,倒闭在佛山的陶瓷行业就像家常便饭一般上演。在倒闭的陶瓷企业中,有知名的企业,更多则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型企业,顺×陶瓷就是其中的一家。
曾经辉煌:一天生产8万平方米砖
顺×陶瓷厂开设在南庄贺丰村贺丰工业区,它的规模不大,甚至没有工商注册,只是在石湾注册了一个销售展厅,多数是给别人贴牌生产。
李先生原是顺×陶瓷的一位管理层,在他看来,顺×陶瓷在佛山众多的小型陶瓷企业里算不错的了,它曾经有8条生产线。“8条生产线什么概念,就是每天可生产至少8万平方米的砖。”
李先生说,成立于1996年的顺×陶瓷生产的产品基本上是市面上流行的品种,“在2000年左右,做抛光砖是很流行也好赚钱的,利润一般能在20%左右。”那个时候,顺×陶瓷的产品还能出口到东南亚一带,辉煌过一阵子。
陷入尴尬:内销难争外销难撑
但随着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年顺×陶瓷的生存愈发艰难。李先生介绍道,去年的美元贬值,加上金融危机扩大化,像顺×这种小型的依赖出口的陶瓷企业生存就限入了很尴尬的地步。
“转内销,你争不过那些大企业,大企业一般做内销比做外销多,而且品牌打出去了;继续做出口,很难撑下去,那时我们的利润空间都不到3%了。”李先生坦言,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又没有特色的佛山陶企,基本上只能选择关闭,将存货超低价出售。
去年年底,顺×关闭了,清货清到今年3月份结束。现在,原顺×陶瓷厂的厂房变成了另一家陶瓷企业的仓库。
陶瓷业大洗牌:淘汰率高达95%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佛山倒闭的中小型陶企,至少有80多家,“还有一些是根本没名字的,专门做贴牌生产的小企业,这个就更难计算了。”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佛山在鼎盛时期有大大小小3000多家陶企,其中有厂房注册的400来家,而到今年年底,能留在佛山继续发展的陶瓷企业将不到200家。按此数据算来,佛山陶企此轮洗牌的淘汰率将高达95%。
“陶瓷行业曾经就像是一只题材股,热捧了几十年,现在已经冷门了。”对于现状,曾在陶瓷行业工作了20余年的刘先生既无可奈何又不得不接受现实,他曾经做过知名陶瓷公司的营销总经理,后来自己也开了厂,但在金融危机中不得不关了门,现在去做了保健品生意。
一家主动转型企业的生存法则
下柏工业区位于佛山南海罗村,面积不大,以前,这里有5家中型规模的建筑陶瓷企业,即简一陶瓷、华兴陶瓷、南海环球陶瓷、鸿创陶瓷和自然的陶。但现在,除了自然的陶有限公司外,其它的公司都已经关闭了生产线。
过去:10年创业不断转型
要生存,只能主动转型。这是自然的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焯佑面对危机所选择的生存法则。
陈焯佑今年47岁,江门人。1998年,他在张样下朗村开了自己的第一间陶瓷厂,生产高低腰线。“如果现在还在那里,是肯定要关闭的,”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陈焯佑说,当时厂里没有废水处理设备,布局也很不合理,离村民很近,很危险。
2004年,陈焯佑把厂房搬到了下柏工业区,改做个性陶瓷,即抛釉砖。
“当时最火的是做抛光砖,成本低,利润高。但我觉得做抛光砖虽然生存没问题,但肯定竞争不过大厂,也突出不了自己。”陈焯佑转做成本高但卖价也高的个性陶瓷,“一平方米的砖至少卖1500-2000元,那时候,2000块钱买便宜的抛光砖可以铺满一屋子了。”
现状:把污染降到最低
抛釉砖使用的燃料是液化石油气,污染相对要少很多。陈焯佑说,当时他在考虑转型时,也看到了佛山陶瓷的污染情况,“现在的整治是迟早会发生的”。
他分析,佛山陶瓷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大的污染,一个是企业太集中;第二是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第三就是设备落后。
厂房搬迁后,为了让自己的企业产生污染降到最小,陈焯佑还修建了污水处理池,让一半的污水能够得到循环使用。在这次的陶瓷整治中,陈焯佑对于自己的企业能留下来信心十足,虽然他的企业并不大,公司占地40多亩,现有员工不到1000人。
前瞻:拓宽环保产品线
现在,陈焯佑的厂不仅只做抛釉砖,还做砂岩石和古船木家具。这两种产品基本上没什么污染。他坦言,虽然他对企业的环保作了努力,但并不代表它没有污染,不排除有一天政府的要求更高了,自己没有忧患意识就很可能面临被赶走的一天。
“亲历了陶瓷行业,也亲历了陶瓷行业的污染所带来的伤痛。我们这些人都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那么多的陶瓷企业倒闭或关闭,其实我们内心也很痛。”不过,陈焯佑认为,阵痛过后,更多的陶瓷企业将更明白自己的定位。
声音
“陶瓷行业曾经就像是一只题材股,热捧了几十年,现在已经冷门了。”
———从事陶瓷行业20多年的刘先生
阵痛过后,更多的陶瓷企业将更明白自己的定位。
———自然的陶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焯佑
数字
佛山在鼎盛时期有大大小小3000多家陶企,其中有厂房注册的400来家,而到今年年底,能留在佛山继续发展的陶瓷企业将不到200家。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