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釉均采用白色透明釉,烧成后,大部分器物呈白中带青灰色,有的略显暗淡。由于清代青花釉基本上采用壳灰釉,在器物折处积釉的地方呈浅青色。釉下青花着色工艺有两种:一种淡描,青色浅,画面图案清晰;一种染色,青料微浓,显现出黑色浓重感。有的烧成后出现似裂状的“蚯蚓纹”。前者是画工在坯胎上绘画时把着色的青花钴料稀释,一笔轻画而过,这种笔法主要是用来处理纤细的纹线和轻淡背景。后者是画工用微浓的钴料勾画出整个图案的轮廓,然后再进行染色,根据结构需要又分淡染和浓染(淡染是染后出现轮廓的线条,浓染是染后整个画面浓重。经过这样一重一轻使整个图案画面层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