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行业大谈特谈关于陶瓷文化的今天,张艺谋无疑又给我们陶瓷行业上了一大课。
多少人天天都在讲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窑火五百年,五千年与五百年的延续绝对不是弹指一挥间,它的记忆,它的积淀,它的每一个流向,陶业人随便驻足总能感应出身边有着厚重的东西让我们难以释怀。
其实,陶瓷仅仅是这时空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细节,也正是因为它的普通,中国才没有任何顾虑便轻松地将它同丝绸一起带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也因此让世界记住了陶瓷,也因此让世界记住了中国。
在这次被40亿人关注的奥运会开幕式上,陶瓷远渡的渊源何曾不是让人记住的中国元素?在那无尽的沙漠,在那浩瀚的海洋。我们至今还会听到那些精美的陶瓷在行进的颠簸中发出的那天籁般悦耳的碰撞声。
可是有多少陶瓷人哪怕就是亲临其境,他们能有一丝震撼吗?又有多少陶瓷人在场内场外能够感动得热泪盈眶?做为陶瓷人,你听到了这种声音吗?或者说在此时此刻,你听到了压机的声音吗?你听到了那熊熊烈火在窑炉里燃烧的声音吗?你听到了质检员在检验每一片产品的敲击声吗?你听到了那些不合格产品在碎裂时发出的声音吗?
你或许没有,你可能真的被张艺谋制造出来的那种气势,那种场面,那种色彩给惊呆了。
细细回想一下,张艺谋这点把戏也算不了什么,尽管有《英雄》的翻版之嫌,尽管有《满城尽带黄金甲》那不褪色的模样,尽管还有很多很多都说得上与之有些关联。
但他就是有本事让那些外国人惊叹,让那些真正看懂了的中国人兴奋,让那些看不懂的中国人呐喊,让那些自以为什么都看明白了,实则根本就没有沾上皮毛的人捶胸顿足,让那些模棱两可的人实在难受,但又不能表露。
因为他总会觉得有人能够窥探出他的心思,要么就是真懂,要么根本就是不懂装懂。尽管有些似是而非,一半明白,一半没法说清楚。这没什么,在那一刻谁都不敢说他就真的看明白了。
其实许多的所谓策划,所谓文化,所谓创意,所谓的震撼,统统都是在于通过后期的解说与争论,然后就有了更多更新的观点便更加丰富了它的中国式的国际意义。诸如那个击缶倒计时的光影控制,诸如那个孔子三千弟子的朗诵神态,诸如那烟火脚步的形象逼真度,诸如那个立体的升空地球之不同层面的动感,诸如那个百米画卷所承载的无穷艺术,诸如那个“和”字的主题胸怀,诸如那个齐刷刷的古典美人与出海划桨的男人们……
要在这么短一个时间,要在这么大一个空间,要在这么长一段历史,要在这么多数也数不尽的中华瑰宝名册里,去选出精当的让那些来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人种都能够留下最为烙印式的中国记忆的确不容易。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把我们认定的好东西都一一展现给他们。
要达到让更多的人认可,在张艺谋看来,让他们傻眼就行了,让他们毛发倒竖就行了,让他们合不拢嘴就行了,让他们弄不明白又想弄明白就行了。
至于有多少人喝彩,至于算不算忽悠,那就真正要考量一个人是不是就认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人了。
因为天下总是拥有太多太多的事后诸葛亮。
其实,陶瓷行业很多人何尝不是这样呢?成天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地弄一些土不土洋不洋的东西来,你说怎么不叫人恶心?
看看这次开幕式,中国元素又是何等的简单,中国文化又是何等的具有张力,具有感染力,具有穿透力和具有慑服力。中国陶瓷恰恰缺乏的就是这种最为核心又是最简单的东西,这恰恰就是最为致命的又总是被企业及企业家忽略的东西。
陶瓷大腕小腕们,别在那儿自欺欺人了!真诚真心地玩一点叫真文化的东西来让世界瞧瞧,那是多么“愉人愉己”的事情啊!不要再去坚持“娱人娱己”了,更不能再继续坚持“愚人愚己”了。
大胆地来一点哪怕是夸张的中国元素也好,这一定会让我们觉得有一种“吃不上猪肉,至少也可以听听猪叫”的痛快,那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