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刘翔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伤势仍未恢复,希望大家短期内对他期望值不要太高;姚明左脚伤势沉重,只能等待肌体自然生长,医疗手段暂时无用。未来一个赛季,姚明都可能从赛场消失。
两条消息几乎同一时间发生,体育意义上冷清的2009年,温度继续下降。
如果没有刘翔姚明,我们将失去多少生活内容?
我的考虑不可能公正客观,因为对于中国的体育媒体而言,刘翔是一颗最璀璨夺目的明星,而姚明是一条绵延不断的生命线。刘翔的意义,从媒体角度看,或许不在于他每周都能给你制造更多话题,不在于他每年都能用一个新纪录来刺激社会关注,而是他代表的中国体育的一种新形象。刘翔是,或许曾经是,中国体育最大的一个亮点。
这个亮点在北京2008黯淡了下去,现在我们简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亮起来。
姚明则更是一条体育媒体生命线。姚明之前,市场上的篮球杂志只有寥寥三四本,篮球类报纸只有一张,央视的NBA赛事转播没有中断过,但一周也只有一场直播。NBA那时候还没有中国公司,NBA的亚洲公司还在香港,工作人员也不多,只不过是处理一些媒体公关事务。乔丹仍然是NBA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符号性人物,篮球还没有成为带有嘻哈街头潮流风格的时尚运动。
很多东西在可能要失去时,才显得格外珍贵。篮球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兴旺,以至于李元伟先生自卖自夸地宣称篮球是中国“第一运动”,无论如何,这与姚明加盟NBA之后的巨大推动力直接相关。现在的媒体市场上,篮球类杂志超过了十本,生存状态都还不错,美国媒体市场上有的几本篮球以及篮球相关杂志,在中国都有媒体合作方。篮球类的报纸在扩张,电视直播的NBA赛事,更是多得令人眼花缭乱——如果你装有机顶盒,能收到劲爆体育这么一个上海体育频道的话,那么在NBA赛季期间,每天至少可以看两场及时赛事。
自姚明参加选秀之后,媒体市场上篮球最大的扩张,体现在网络和新媒体上。不但各大门户网站连年在NBA赛事视频上投入巨大,甚至还间接催生了一些以体育赛事直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网站,曾经的华体网、新传和现在的空中网,都是这样的例子。
你无法确定这些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媒体形态,都是因为姚明而起,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姚明,肯定不会有如此丰富的内容空间。媒体是对市场需求的一种间接体现,倘若没有那么多人关注,市场也无法承载和容纳这样多的内容产品。NBA中国公司在2008年重组出现后,市值超过20亿美元,如何界定姚明在其间发挥的影响力呢?
一夜之间,仿佛这最亮的一个点和最长的一根线,都将消失——但愿只是短期消失,而这种消失带给我们的打击,却不是暂时的。刘翔迟迟无法伤愈,会成为中国体育迷心中一个不能打开的心结。或许理智客观的体育迷,并不会期望刘翔重现12.88秒的奇迹,不会在伦敦重现雅典的神勇,但他不应该在北京退出后,永久地退出。
姚明更要命!多少人的生活习惯,会因为周六以及周日上午那场直播的NBA比赛而改变?这是过去五六年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不论火箭输赢,不论季后赛首轮还是二轮。
当这两个巨大的体育符号消失时,我们将看到中国体育怎样的场景?刘翔是一个亮点,但他也只是一个亮点,因为在田径这样的基础体育运动,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没有关联,刘翔空前,还可能绝后。姚明这条线断裂之后,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问题丛生、缺乏吸引力的国内联赛。参与篮球运动的人口,过去几年肯定是成几何数量级暴涨,不过这和中国本土的职业篮球形成了多少关联?我们有怎样的体制来吸纳篮球成为社会热潮之后的新能量呢?
刘翔和姚明迟早都要退役,哪怕他们没有伤患干扰。在抱怨这些不利消息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他们迟早会要退出的事实。刘翔姚明之后,我们还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