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吕品昌策划的“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6月3日在台湾陶艺重镇台北县莺歌镇揭幕。图为一台北观众在观赏钞子艺、钞子伟兄弟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农用拖拉机制作的陶瓷作品《劳力士系列》。中新社发刘舒凌摄
中新社台北七月三日电(记者刘舒凌董会峰)在台湾陶艺重镇——台北县莺歌镇,中国美术馆委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吕品昌策划的“文思·物语——大陆当代陶艺展”三日揭幕。
二00八年春季,莺歌陶瓷博物馆应邀到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艺器·造艺——台湾当代陶艺展”,在当代艺术界引起一时轰动。
一年后,中国美术馆与莺歌陶瓷博物馆再度合作,邀集大陆二十七位当代优秀中青辈陶艺家提供作品到莺歌办展。创作者们主要来自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学术机构。
作品中,既有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孟福伟作品《二00八·五·一二》,用写意手法记录汶川大地震的灾难场景;也有年轻陶艺家刘锚锚熏烧的卡通化动物造形,较小尺度、生动可爱。
莺歌陶瓷博物馆代理馆长游冉琪在为展览撰写的序言中提到,此展展现拥有千年陶瓷创作传统的大陆,如何在当代艺术思潮如狂风骤浪袭来的艺坛气氛中,从创作表达个人与社会文化的连结,勾勒出大陆陶艺的面貌。
作为对话,台南艺术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副教授张清渊策划的“测量·探底——台湾当代土象展”邀集八位台湾陶艺家展出作品。
台北陶艺家徐兆煜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与前年在景德镇国际交流展中所见作品相比,大陆陶艺创作无论风格、手法、感觉都有明显进步;不过,学习和借鉴现代陶艺技术、手法,大陆陶艺家还需要透过时间消化、分解其中内涵,才能逐步呈现自己的风格。
北京清华大学陶瓷艺术设计系教授郑宁分析,台湾现代陶艺起步早于大陆,陶艺创作中工艺办法、材质丰富多元,更突显个性化,底蕴较为深厚;大陆创作者热情高、敢想敢干,充满向上的活力,但积累仍不足,还要向台湾一些资深陶艺家多学习。
郑宁说,大陆陶艺家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要把看到的陶艺风格等内化,才能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形式。他们都认为,两岸陶艺界带着作品面对面交流是“很棒的事情”。
当天下午,聚集在莺歌镇的陶艺家和学者们举办论坛,讨论两岸当代陶艺现况和未来。此次特展由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大陆中华文化联谊会、台北县政府共同主办,将持续到十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