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陶瓷再次盛装出发,这次的目的地是上海。
4年前的夏天,潮州接过“中国瓷都”牌匾并在北京成功举办了首次陶瓷博览会,引起首都各界轰动;4年后的这个夏天,已发生质的飞跃的潮州陶瓷将登陆上海滩。
对于4年前的那次陶博会,记者记忆犹新——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潮州市的领导者从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领导手中接过了“中国瓷都”的牌匾,用实力证明了潮州在中国陶瓷产业中的龙头地位。而在随后举行的为期一周的陶瓷博览会上,潮州陶瓷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产品种类、精湛的制作技艺、高明的设计手法、庞大的工业产值、新颖的展销形式,深深地征服了京城的老百姓和专程前往参观的业界人士。那段时间,我们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中国瓷都,名副其实”!
2003年,潮州陶瓷的工业总产值还只有120多亿元,出口额只有6.3亿美元。而经过4年的发展,现在这两个数字已被改写为400多亿元和12亿美元。
4年来,潮州陶瓷取得什么样的变化?7月2日在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方利旭作了这样的概括:生产能力大提高,产业链条更完善;技术创新有力度,产品质量正提升;节能降耗成标兵,循环经济显成效;产品结构趋优化,市场网络广覆盖;名标战略结硕果,中国瓷都扬声名。
生产能力大提高,产业链条更完善。自我市获得“中国瓷都”称号以来,潮州陶瓷企业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做大做强陶瓷产业。4年来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多亿元,年均增幅达45%以上;陶瓷企业数也增至5247家,实现产值400多亿元。此外,产业链条也不断延伸,燃料、原料、装饰、包装、物流、贸易、展销机构、专业市场、产品检测等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技术创新有力度,产品质量正提升。4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陶瓷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先后投入技改的资金30多亿元,投入窑炉改造的资金20多亿元,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陶瓷产业的优化升级。目前,我市陶瓷产业拥有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07年底,科技部还在我市组建了“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4年的发展,潮州陶瓷产业的设备、技术、工艺以及产品用料、质量、功能、外观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普通的陶瓷产品发展到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骨质瓷、强化瓷、轻质瓷和玻璃陶瓷、抗菌陶瓷、纳米陶瓷等产品。
节能降耗成标兵,循环经济显成效。我市通过大力实施窑炉改造,建起了一大批辊道窑、隧道窑、电脑控温梭式窑,同时推广应用“尾气回收”、“高温回原”等技术,使窑炉节能效果达到30%以上。同时大力推广应用“低温快烧”等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使陶瓷生产的能耗不断降低。此外,我市还大力推进陶瓷废料回收利用,使陶瓷废料得到有效处理,逐步实现工业垃圾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产品结构趋优化,市场网络广覆盖。陶瓷产品品种类型相比4年前更为丰富,全市陶瓷花式品种多达2万余种,企业每年的新品率高达30%以上。市场网络除涵盖了欧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在国内市场开拓上也取得初步成效,其中日用陶瓷和卫生洁具已实现了以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广州、武汉为中心的华北、华东、西南、华南、中南的全面覆盖。
名标战略结硕果,中国瓷都扬声名。继2004年被命名为“中国瓷都”以来,我市先后被定为“国家日用陶瓷特色产业基地”、“广东省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枫溪区被广东省政府定为创建国际区域性品牌试点单位,饶平县获评“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之乡”,潮安县的古巷镇、凤塘镇也分别被授予“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中国陶瓷重镇”称号。在收获多项区域性品牌的同时,企业创牌创标工作也收获累累硕果,至目前,全市陶瓷产业中共有国家、省级名牌名标89项,占全市总数的36%。
4年来,潮州陶瓷一步一步地实现了质的飞跃;4年后,潮州陶瓷再次勇敢出击,并选择了上海这个经贸大都市作为目的地。这次,它将有什么出色的表现?潮州人民乃至中国陶瓷界对此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