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家湾出土瓷片坑口复原场景
从100余万件毛家湾出土瓷片中精选出的近300件瓷片昨天开始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展出。据介绍,这次展览的瓷片以明代中期为主,多为百姓日常生活所用的瓷器,而且出自景德镇窑、磁州窑、定窑、钧窑等全国各地的十余个窑口,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示明朝百姓的用瓷习惯。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次展览中没有一件完整的瓷器,除少部分同一瓷器的瓷片在拼接后再在残缺部位补上石膏恢复原有的器形外,大部分瓷片都以单片的形式展示。
“出土的绝大部分瓷片都是普通民窑产品,与制作精细的官窑瓷器不同,这些瓷片不但做工粗糙,外观瑕疵较多,而且以日用的碗、盘占绝大多数,瓶、罐、壶等琢器数量较少。”市文研所专家说,这批瓷片的发现无疑丰富了人们对百姓用瓷习惯的认识。
2005年7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毛家湾胡同1号院内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在铺设供暖管道时发现了100余万件瓷片。毛家湾瓷器坑不仅是北京历年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次,在国内也十分罕见,堪称北京的地下瓷器“博物馆”。从发掘后的瓷片堆积来看,数量惊人的瓷片是因为城市扩建等原因被清扫集中,就近填埋在当时的垃圾场——现在的前毛家湾1号院。此次展览将持续到明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