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中华陶瓷网 [简体版] [繁體版] [网通站]  会员中心  RSS定阅  留言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中华陶瓷网
 网站首页 行业专题 人物专访 陶瓷收藏 电子杂志 陶瓷装饰 经营管理 会员服务 广告服务
 直通产区 福建德化 景德镇市 佛山潮州 山东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网动态 网站建设
首页  资讯  企业  产品  供应  求购  展会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术  图库  百科  营销管理  陶瓷之路
首页  | 经营管理 | 营销专题 | 人际沟通 | 创业天地 | 网商 | 职场生涯
信息内容
 
 您的位置: 首页>营销管理>>人力资源>>|
人才为何出走企业?

发布:2009-8-12 15:54:47  来源: 全球商人社区 [字体: ]

  历史发展到今天,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在市场经济中出现了新的专门出卖“策对”而并不在意它用与不用的行当,这就是所谓的卖点子,也就是说,将纳策与用人分离开来也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请“外脑”来企业作一番策划或者买一个现成的设计方案,然后由自己组织实施并无不可。在企业内部也是一样,关键是要摆脱人治的惯性,用制度进行管理。纳策使用纳策的制度,用人使用用人的制度,避免情感纠葛。在通过立项,讨论方案时,应当就方案谈方案,与此方案由谁提出无关。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市场风险为目的,大家都可以横挑鼻子竖挑眼。需要在两种方案做出取舍时,以它们各自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作为取舍的标准,绝不能循私情。当一个事关全局的方案被大家认可后,就应当成为企业集体的意志,应当综合运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实现最佳组合组织实施,并非一定要由方案的提出者去执行,丢开企业原有的执行机构另搞一套。

    在现代企业中,决策层面与执行层面往往有着比较明确的分工,方案的论证是一回事,执行又是一回事。一个方案在决策层面被选择、通过之后,交由执行层面去落实,可以更好的利用已经形成的资源优势。一般说来,执行层面的分工应当是人尽其才的,“左右臂膀”都不可或缺,不可能因某一个提出方案后就可以由其中之一全面替代,以偏概全。执行层面必须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协调动作,将方案通过过程中的个人恩怨放在一边。“左右臂膀”两相比较,或许有人以某一方面的策划见长,另一人更具有协调能力,更善于料理事务。否则,既有的组合不是人浮于事就是组成有缺陷,都是应当克服的,假如有人是潜在的“倾危之士”,他要另谋高就也不必强留。

    反过来说,企业的“老总”只有放弃将企业的发展寄托于“人治”的企盼,严格用制度纳策与用人,打破选用谁的方案就一定要重用谁的思维惯性,才能保证方案酝酿过程中的客观性,防止内部利益相关者利用方案争资源、争地位等不良倾向,将企业的发展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当一个方案被选中,而另一个方案被淘汰之后,将选中的方案交由被淘汰方案的提出者去执行,或者吸纳其参与执行,在执行中发挥其独当一面的作用,这并非不可能。因为作为企业内部的利益相关者,大家有更高层次的共同利益存在,不仅可以求同存异,而且应当共同致力于企业的发展。作为自己提出的方案被否决的执行者,毕竟认真思考过相关问题,在执行既定方案时完全有可能给予合理地补充,有利于既定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更重要的是,这种求同存异的执行方式有利于管理团队的稳定,有利于执行者积累经验,从而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如果能达到这种效果,也就可以更好的理性对待方案决择中的冲突,既不至于因人废言,也不会出于对强势人物的照顾而接受并不理想的蓝图,“老总”们也就不会再为纳策与用人的两难选择而忧虑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共有  条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同乐
包邮特价:360
荷叶瓶
特价:499
辉煌腾达
特价:488
幽梦
包邮特价:1299
陆羽品茶
包邮特价:888
凌云骓
特价:488
自在春风
特价:599
欢天
特价:999
竹之语
包邮特价: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邮特价:699
烟雨江南
包邮特价:2999
上善若水
包邮特价:2660
 ·本类最新 更多...

信息搜索
本类热点  
营销专题  
创业天地  
关于我们  本站新闻  产品服务  帮助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导航  友情链接  RSS定阅  新闻调用  联系我们  留言
版权所有 (C) 2006-2014 中华陶瓷网 Ctaoci.com 电子邮件:wxchina#qq.com
闽ICP备10020107号-1


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