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起,佛山市政府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产业发展导向后,在"扶持一批、整改一批,关停一批"的政策下,一场轰轰烈烈的产业整治风暴席卷了佛山陶瓷产业。时间来到2009年,在广东省政府提出"双转移"的战略布局下,随着广佛同城化的逐步深入,"城市化"成为佛山发展的趋势,"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更是成为焦点。针对陶瓷行业,佛山禅城区政府出台了《禅城区陶瓷展厅及总部基地布局规划指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快陶瓷产业的整治步伐。现在,意美家、华艺、沙岗、置地、青柯、河宕等陶瓷批发市场的商户每天都在思考着"与谁共行".
这对于陶瓷行业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整个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迎来了现代化发展的高峰期,"要发财,搞建材。""做陶瓷就像印钞票。"由于入行门槛较低,许多人一窝蜂地投资建厂。而陶瓷本身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经济上去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引起了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减耗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面对尘粒飘渺、乌云密布的天空,越来越富有的佛山市民,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佛山市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引导陶瓷行业转型升级,不可不谓顺应民心。
近年来,中国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已经使得土地收入成为地方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之一,对于佛山而言,土地资源并不是最重要的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及效益才是关键。随着佛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的规模日益拓展,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开发利用不够或滥用的现象。"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于是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对建成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潜改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业内人士均喜欢用"星罗棋布"、"遍地开花"、"杂乱无序"等词来形容佛山的陶瓷市场,在反映出佛山陶瓷行业繁荣的同时,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佛山陶瓷产业盲目发展所带来的无序。如石湾,意美家、华艺、沙岗、置地、青柯、河宕等陶瓷批发市场,占据着禅城区的核心位置,对于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让"杂乱无序"的低端批发市场占据核心位置,显然是不合理与不和谐的。对于政府而言,固有的土地,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益,是土地资源的最大浪费,也是城市规划的硬伤。
陶瓷行业作为佛山标志性的支柱产业之一,"佛山陶瓷"的区域品牌地位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政府不允许"佛山陶瓷"离去,市场也不会让"佛山陶瓷"消亡。当前,"中国建陶第一镇"的南庄,正由"城镇"跑步发展为"城市",镇长高成建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南庄打造为全国陶瓷行业的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个特色产业总部经济的总部商贸平台,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也正有条不紊地承接着生产基地已经转移、正在转移或准备转移的国内外陶瓷企业,搭建平台支撑发展"总部经济"。
总的来说,就政府对佛山陶瓷市场的愿景而言,从长期来看,对整个陶瓷行业来说,利大于弊。虽然没有人愿意提升或转移生产线,特别是被强制性关闭,但是不得不承认,佛山陶瓷产业经过了近二三十年的探索与发展,现在也应该进入战略调整阶段了。禅城区政府出台的《规划指引》,尽管没有明确关闭各大陶瓷批发市场具体时间,但这一调整的趋势与结果显然不会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