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塔顶榕树龄已逾百年,1960年郭沫若先生来温州时,曾对塔顶榕赞叹不已,写下了东塔高九层,中空生华盖。榕亦生其巅,仿佛如冠戴的诗句。
榕树是温州的市树,正与温州草根企业的生命力相吻合。而这种草根的生命力,恰恰是精通哈佛教的职业经理所不能理解的,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方式。
竹笋式管理与榕树式管理
想起了一段时间以来在公司里讨论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立的路径问题。我们形成了两种完全相反的思路。
一种是总体规划派思路,与正统管理学思想完全吻合,又有国际最先进企业的最佳实践为证,显然没有人敢说这种方法不对。
可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我们公司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经历了几茬咨询公司规划之手,确实屡战屡败,至今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倒是有了好几种版本的看不完的文件)。这种方法与竹子盲目的快速一次性生长的特性多么相似。
另一种思路是问题导向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从公司突出的问题入手,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一个标准(我想不仅仅是标准)一旦建立起来,就及时运行,而不要等待建成一个体系。让标准在运行中不断修订和完善,而不追求一步到位的完美。
一个可以运行的标准会对新的标准建立提出要求,遵循内在的逻辑让标准体系自然长成。
这样的方式方法是榕树式。看上去很不规范,没有总体规划,标准的新、旧版本也没有那么清晰,在长期学习命令-控制、只认强制秩序、不认有机秩序的多数职业经理人看来,这简直就是瞎胡闹。
而这种方法却是被亚历山大的建筑学、AdrianBeian的构造论、软件工程中的自适应软件设计、温州企业以及大榕树证明是更有效、更合适的方法,完全不必担心会乱套。
尽管大榕树传达出的生存方式不失为一种适应环境的好方法,但是要想让多数人接受还有待时日。也许现在只能走一条折衷的道路,在所谓总体规划之下尽可能地引入榕树机制,慢慢下围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