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生(左)在一旁看陈小平拉坯
来自云阳县 干了一辈子土陶制作,眼看土陶传统工艺濒临消失,云阳县57岁的土陶艺人罗永生举债盘下了千疮百孔的土陶作坊。“不敢奢望有接班人来学艺,只希望让这个工艺再多存活几年。”
上周,云阳县平安镇安全村,罗永生正在和泥做土陶。山脚下的土陶厂,简陋破败。“坚持不了多久了。”老罗介绍,土陶厂除了他,只有3个人,都是他招募来的“盟友”。
老罗手中的泥巴不是普通的泥巴,是当地四十八槽山顶上特有的白鳝泥(又名观音土)。“这种泥巴做陶器,不会开裂,纹路更细腻。”老罗将熟泥递给46岁的陈小平,起身点了支烟,环顾整个作坊,他眉头紧蹙。
老罗从16岁开始,就和土陶打交道,做了40多年土陶,成为当地闻名的土陶艺人,徒弟遍布四方,徒弟余长江还成了陶瓷学院教授。去年,云阳县唯一的土陶厂面临倒闭,经过数日思索,老罗决定接手这个“烂摊子”。和家人商量后,老罗四处借债、筹措资金,接下了土陶厂。
“从上世纪末开始,土陶工艺就开始走下坡路,现在,只能尽量多办几年。”一直沉默不语的李家元也是土陶艺人,老罗盘下土陶厂后,他主动请求加入。“做土陶是个辛苦活,累,赚不了钱。”李家元介绍,一件土陶品出炉,程序繁杂,耗时不少:挖泥、筛选、碎泥、活泥、开坯、拉坯成形、晒干、上釉、装窑到烧制。“至少要一个星期。”随着玻璃器皿、陶瓷制品的上市,土陶品身价一降再降。“每个最多只能赚两三块钱。”
“批量生产的,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手工土陶每个都不一样。”老罗承认,传统土陶工艺有弱势。“但这正是土陶作为传统工艺的价值。”
老罗也想过招收徒弟,可不仅自己的子女拒绝学艺,不少弟子也因吃不了苦,半途而废。“主要是赚不了钱。”但老罗并不因此灰心:“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把它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