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名窑中的钧瓷出禹州,单钧台窑就占地30多万平方米,瓷片堆积厚1~2米,足称钧瓷之乡。但在它的北方约300公里的地方,也有一片烧造钧瓷的古窑群,这就是豫北的鹤壁集窑。
四川大学教授陈德富在《古瓷收藏与鉴赏》一文中提到:此窑“窑址在鹤壁集市西茹家村一带,时代为宋元,这是河南宋代一个大窑场,出土物十分丰富。其瓷器胎细,白或灰白,釉色以青釉、白釉为多。”
鹤壁窑在河南省的最北端,隔漳河与磁州窑遥遥相望。西背太行,东展平原,汤河在其南,洹河在其北。窑址散落在方圆四十华里的丘陵之上,当地有四十五里烧窑坡之说。已探明的窑址有鹤壁的西茹村,安阳县的善应乡、马家乡等。 字串7
上世纪的70年代,古瓷收藏还未火热,当地百姓雨后在田间地头、冈坡岭涧不时拾到一些残片及残器。因不识为何物,或放在窗台墙角,或用来盛食喂鸡。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老城改造工作蓬勃兴起。在鹤壁邻近地区的邯郸、安阳、新乡,从建筑工地出土了大量的钧瓷片。当时古瓷爱好者还以为是禹州的钧瓷,十分珍惜,“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观念已深入人心。随着越来越多的残片及残器的出现,古瓷爱好者恍然大悟:安阳及周边地区的钧瓷80%是出自鹤壁窑。至此,当地古瓷界始有“鹤钧”之说。 字串7
鹤壁窑钧瓷始烧于北宋末年至金代这段时间。2002年安阳首届全国收藏品交流会上,我看到一片鹤钧盘残片。盘心内有黄彩铭文:“□谅周元恒,巧工手工生,火烧初造瓷□。”该器为当时钧瓷烧造成功的纪念物,盘口微敛,圆唇,弧腹,平底,圈足略向上撇,盘底施护底釉,是典型的宋、金时代的器物,足可佐证“鹤钧”始烧于宋末或金代。鹤壁窑钧瓷兴盛于元初,从安阳老城出土的大量钧片来看,当时几乎家家用钧瓷,数量相当可观。元末不知什么原因,鹤壁钧窑戛然停烧,不复再燃。 德-化-陶-瓷-总-站
鹤壁钧窑的器型有:碗、盘、钵、罐、盆、瓶、炉、盏托、杯等,都是供周边地区居民所用,为典型民钧。其胎质分为两种,一种为灰黑胎,粗糙坚实;一种为灰白胎,比较粗松,与釉面结合不牢。釉色有天蓝釉、月白釉、米黄釉、青绿釉、靛青釉,具有代表性的是那种呈深蓝发黑带白点的釉色,比较凝重。鹤壁窑好的釉色与禹钧不相上下。其窑变紫斑、红斑虽不及禹宋钧的窑变缥缈弥漫,但上乘窑变还是十分迷人的。 字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