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是许多人儿时亲切的记忆,是陶艺者抒情言志的最好的表达。本月中旬及12月底,两场颇具规模的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展将在武汉举行。从柴窑到如今的煤窑、电窑,烧制的方法有了改变,但人们对泥土的亲近,对这个绵延了数千年的传统艺术,始终怀有深情。
瓷器的英文是china,中国是China,中国是陶瓷的故乡。而提起瓷器,许多人会想到瓷都景德镇,很多年以来,湖北无瓷窑似乎也被普遍认同。其实,在武汉的江夏区,就沉睡着一个沉寂了上千年的古窑群遗址——湖泗窑,它是武汉1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上周日,记者慕名寻访了“湖泗窑址群”。
“湖泗窑址群”源起唐宋
对江夏“湖泗窑”的了解,记者是从闲庭368号会所听到的。这是一个常有艺术家闲聚的幽静院落,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方面的讲座与展览,间或有武汉的陶艺家将新近烧制的作品拿来分享,那“泥与火”的碰撞,那一件件凝固的艺术,深深打动了大家,“湖泗窑址群”便被屡次提及。王圆圆,一个毕业于南京大学考古系、做了几年文物官员的小伙子,发起了这次“湖泗窑址群”寻访考察活动。
11月1日,秋高气爽,记者随同王圆圆和会所部分会员驱车前往江夏。一个半小时到达湖泗镇,该镇文化站站长祝志林早已在此等候。“湖泗窑址群”是怎么被发现的?面对一个个来访者都会问到的话题,有着“湖泗窑保护神”之称的祝志林笑眯眯地细细道来:在江夏区东部的梁子湖和西部的斧头湖沿岸的丘陵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古代制瓷遗址堆积。
自上世纪70年代在江夏湖泗夏祠村首次发现窑址以来,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这一规模庞大的古代窑址群逐渐展现出它古朴的风貌。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的范围内,迄今已发现古窑址145处,窑膛170余条。因为首先在湖泗夏祠发现窑址,根据考古学上的惯例,命名为“湖泗窑址群”。实际它包括梁子湖沿岸湖泗、舒安、保福、土地堂、贺站所发现的青白瓷系窑址和斧头湖沿岸安山、法泗、范湖所发现的青瓷系的窑址,两个瓷系其年代上起唐末五代,主要造烧在宋代,下至元明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湖泗窑址群中有5座古瓷窑得以发掘:舒安王麻窑、土地堂青山窑、湖泗浮山窑、安山杨家氵解窑、安山陈家垅窑。当日,我们探访了浮山窑。
浮山窑,随手可以捡到影青瓷片
浮山窑位于江夏区湖泗镇浮山村西北的一座低矮山丘上,它是依梁子湖汊冲积而成的滩地,四周分布着不少含有文化遗物的窑堆。
我们到达浮山窑遗址,刚一下车,一名会员就从脚边的灌木丛中捡到一个废弃的窑砖,其中还夹着一片片残缺的瓷片,大家顿时兴奋起来。在离浮山窑200多米的一处山丘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将一座古窑的尾部掀开,从山腰处滚落下一片黄灿灿白花花的窑土、匣钵和瓷片,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窑烟轻飘瓷器叮当的宋代。
大家在低矮茂密的灌木丛和杂草上,随手可以捡到废弃的窑砖、匣钵片和影青瓷片,上千年的历史光阴仿佛触手可摸,祝志林告诉记者,浮山窑是典型的中国南方宋代龙窑,当年他参与了发掘,出土的瓷器颇为丰富,大多数是青白瓷,不少珍品现陈列于武汉市博物馆内。
江夏区文体局副局长祁金刚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湖泗窑址群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再现了湖北地区1000多年前陶瓷生产营销盛况。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古陶瓷专家李知晏认为,湖泗窑址的发现是长江中游古陶瓷生产的一个重要链接,使南方和北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陶瓷生产的历史得到衔接,使中国陶瓷生产的长河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2001年6月,国务院将“湖泗瓷窑址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飞的工作室处处是宝贝
陈飞,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如果你参观过湖北省艺术馆,会对《体面与场面―湖北雕塑当代艺术展》记忆犹新,其中便有陈飞的作品。在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也常有陈飞的作品展。11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陈飞的陶艺工作室,切身体验“泥与火”的激情燃烧。
一个50平方米的小小工作室,是陈飞最喜欢呆的地方,踏入其中他便可以忘却一切纷扰沉浸在自由创作中。工作室中有两个最为重要的物件,一个是宽大、笨重的绘画工作台;另一个则是轻巧、灵活的制作陶艺“转台”。陈飞时常在二者之间转换自我身份,以“玩童”的心态,烧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艺术佳品。朴拙的茶杯上绘着诗意的水墨画;案上的笔筒是用废弃的瓷片制成;沿壁而立的展架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陶瓷作品,一大一小两个电窑摆在最显眼的地方,拉坯机、铁质转盘、修坯工具、陶土、釉料……看到这些,即使你不懂艺术,也会跃跃欲试想过把“玩泥巴”的瘾。
现代陶瓷的魅力在哪里?陈飞说,它使用的媒材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壤,更具亲和力。如果说金、木、水、火、土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陶艺的制作过程也与其紧密相连:水和土所和成的泥,塑造成坯体,然后再用木材的燃烧所生成的火的烧造,使坯体由松散的泥态转变成稳定坚固的固态,经过火的洗礼后坯体表面所涂抹的釉料展现出色彩,可以将釉料看成五行中金的代表。除了这些自然属性,陶艺的乐趣还在于,在没有出炉之前,谁都不知道作品会以怎样的形态呈现,最后一秒的惊喜让人充满期待。
陶瓷作品是凝固的艺术,是创作者对生活与生命的思考和表达,呈现的主题大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陈飞喜用“碗”来作为素材,在他看来,碗在生活中最为普遍,也最为常见,一个个简洁而抽象的“碗”中,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人间百态;在国内都颇有影响的湖北陶艺家邱玲则偏爱以“莲”作为创作的符号语言,以女性的直觉和敏感以及对泥性和釉料的迷恋,来表达对生活自由和生命喜悦的精神追求;湖北陶艺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文正以《鱼》系列闻名……陶艺既是精神层面的抽象表达,也可以是回归本土、进入家庭的世俗领地,亲和、亲近、亲切,在日渐浮躁的都市中,陶艺还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安宁和平静。
据了解,眼下许多高校都开设了陶艺工作室,采用电窑的方式,供本校师生进行艺术创作,有些工作室也可以将电窑租给陶艺爱好者使用。
湖北陶艺创作方兴未艾
离开陈飞的工作室时,记者意外得知,当日下午在湖北美术馆有一个“湖北省当代陶瓷艺术论坛”活动,记者旁听了这场荟萃了武汉顶级陶艺家的论坛。
该活动由湖北省文联、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梁邦正、李正文、陈飞、邱玲……这些在湖北可圈可点的陶艺家对创新陶艺创作发表了真知灼见。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李宁,也热衷于陶艺创作,据其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就举办了第一届现代陶瓷艺术展,继江夏湖泗窑的发现发掘,2006年,咸宁市就考古发掘了较完整的北宋民窑遗址,还有延续至清末民国时期的陶器坊汉川马口窑……足以可见湖北有着深厚的陶瓷艺术创作土壤。湖北的陶艺创作者大多集中在高校,与景德镇、佛山等陶艺名地相比,湖北的陶艺虽然未成规模,但少些匠气,多了几份文化气质,在全国水平中独具个性和内涵。
陶艺离不开土,在许多人看来,湖北没有景德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上也存在不足。对此,江夏区文体局副局长祁金刚另有说法,他认为,湖泗窑址群如此密集与它的地质、地貌有联系。江夏沿湖地区有着丰富的瓷土,瓷土是陶瓷的主要原料,梁子湖宽阔的水域,以及附近小山丘上的茂盛松枝,都是当年烧窑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祁金刚说,目前,江夏区正在申报“湖泗窑博物馆”,还准备将“湖泗窑遗址群”纳入梁子湖绿色生态区的整体开发中。湖泗窑遗址群附近的高磷土可以大量开发利用;从现已出土的古代陶器中,可以研究传统的制陶工艺……湖北的陶艺从源泉到创作都到了一个最好时机。江夏区政府也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陶瓷艺术家进驻开办工作室,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当地的旅游业及陶瓷产业,给湖北的陶艺创作提供丰足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