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交会”铸就了诸多辉煌,成为了营销深圳的一张亮丽名片,积累了丰富的资本与产业互动的成功故事,但这并不能掩盖它作为一个展会在回归行业特质上所已经遭遇的发展瓶颈。
从本质上讲,十年来,“高交会”更多的只是充分地发挥了一个场所的作用和价值。尽管这个功能非常重要,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这显然与政府长期巨资扶持和常年的优势资源众星捧月所形成的“中国科技第一展”的品牌不相匹配。至少在投入与回报的性价比,在品牌与资源价值最大化、在展会产业经营能力最大化等问题上需要有一个更为专业的认知和结算。如果没有了公共财政的支持,如果缺少了全国化行政性安排的展商,“高交会”作为一个独立展会会怎样?这应该是“高交会”十年之际所需要做的深度总结。
十年了,“高交会”完全应该摆脱仅仅在短时间内提供展示和对接场所的简单服务模式,走市场化办展、释放品牌经营效应、深度开发资源集群的综合服务模式。从功能上,要加大从场所提供到平台经营的转型力度,突出建设“高交会”的价值链,延长服务手臂、扩大服务半径,提升“高交会”的深度服务能力,从而真正实现“高交会”有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完善“交易中心”组织平台的专业化建设。现有的“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下称“交易中心”)还主要停留在展会服务商的角色上,显然,组织定位本身的弱化限制了服务功能的增强,并且与政府最初设立该组织的初衷相违背。“交易中心”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跨边界整合能力,从行政资源、到社会资源,从资本资源到知识资源,全方位有目的和系统地集成,完全有能力和有可能成为中国高科技成果的发现、甄别、推广、甚至评估的日常机构,在从事对高科技产业发展链上资源的整理、整合上,在交流和交易形式的创新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和基础。这就要求“交易中心”在自身组织建设上要常设化、在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功能的定义、在服务产品的设计等方面要提高专业化程度,并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开放性。
强化“高交会”作为中国高科技产业话语权平台的建设与经营。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和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来看待“高交会”的平台价值。“高交会”最大的资产是品牌资产,要充分运用这一影响力和号召力,使“高交会”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知识产业发展、新型商业模式、新型商业观念、国际高科技产业发展、国际知识精英和商业领袖的重要话语平台,并且要把这种交流和激荡常态化。使深圳真正成为新产业思想、新知识价值、新商业模式、新创业方式的话语中心。就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尽管一年一度,但以博鳌论坛为组织平台的国际、国内的交流却在经常发生一样,来全力打造“高交会”的话语势力。
突出对高科技产业深度服务价值的提供。行业资源的高度集群是“高交会”的重要价值。从商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如果仅仅进行展会式的一次服务,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交易中心”应该以此为基础深度提供多元化的、常态性的服务形式,增加二次服务产品、三次服务产品的供给。如建立经常性的、多层次的、精准性的成果与资本对接服务;如通过获得一定形式的授权,进行高科技成果的评估和推广;如将立足深圳的“请进来”式的大规模展示性的交易服务扩大到“走出去”式的全国范围内的个性化撮合服务;如为高科技产业的组合式投资、扩张式发展、新兴市场占有性拓展提供服务;如在集合资本形式上有更多的服务方式创新,甚至充分利用深圳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优势,在传统的产权交易服务的基础上争取、尝试开展股权交易的服务等等,不一而足。
总之,“高交会”必须思变,必须突破“场所经营”模式,要向上发展、向下延伸,要通过平台转型,使“高交会”资源价值最大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在考察“高交会”时提出再用十年打造出一个“世界科技第一展”,这正是“高交会”转型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