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建盏被称为国宝,但800多年建盏制作技艺失传。 数百年来,建盏的恢复和研究,一直为陶瓷界所关注、研究者所追求。 1979年,南平市离休老干部栗金旺领着女婿、女儿、外孙女苦苦探索——
“建窑建盏似仙女,我们把她从天上迎回来了”
闽北建窑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窑之一,所产建盏被称为国宝,其工艺之精湛令人倾倒!宋元时期,建盏的珍品,上自宫廷皇室,下至布衣之家,皆当作品茶和斗茶的理想器具。然而,制作建盏的技艺曾经失传了800多年。文献记载:建盏生产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元代中后期趋于衰落,明代停烧。
“好在她只不过是像仙女一样升天云游了一阵,现在我们闽北陶瓷人已经把她迎了回来。”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研究员孙建兴、栗云把我们带到南平城东隅的一条深巷里,介绍说:“我们在这里创造了奇迹!”
这个远离尘嚣的楼院,就是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在这栋朴实无华的房子里,离休干部栗金旺领着女婿孙建兴、女儿栗云、外孙女孙莉,历尽艰辛,不懈探索,把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终于让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重现人间,让国之瑰宝重焕光彩。
今年6月,“建窑建盏制作技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是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南平市建阳建窑陶瓷研究所。
“古人没法定位的技术,我们终于掌握了它的规律”
研究所院内,前厢房房间和过道排列着一架架建盏坯品,在后厢房里有两个窑,一个是电控柴烧窑,一个是液化气柴火烧制窑。
“建窑出产的黑釉瓷产品主要以曜变、金兔毫、银兔毫、油滴、鹧鸪斑纹为主。这些斑纹人工无法控制,完全是在烧成中根据不同炉温自然形成的,其中曜变斑纹光彩夺目,异常绚丽,在建盏中最为珍贵。在当时人工传统烧制时,往往烧制上百万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两件油滴斑建盏,烧制几千万件中,才能偶然得到一两件曜变斑建盏。”孙建兴介绍说。
目前世界上仅存的3件曜变斑建盏,珍藏在日本静嘉堂文库、藤田美术馆、龙光院。据日本1511年出版的《君台观左右账记》史册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从这里不难看出,建盏烧制出的黑釉碗盏,其价值令人瞠目。
“值得我们自豪的是,我们研究所1991年11月成立,1994年就把建盏系列的技艺恢复、挖掘出来。古人没有办法重现的技术,我们借助现代科技可以掌握、复制了。”孙建兴自豪地说。
一本本红彤彤、金灿灿的证书证明,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使一代瑰宝建盏系列产品——曜变、虹彩、油滴、油滴木叶、兔毫(金、银)、鹧鸪斑、铁锈斑、金彩文字、灰被、柿天目等建盏再现于世。其建盏制品经中科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科委、福建省博物院等专家鉴定,在器形、釉色和本质结构方面均达到形似、神似、质似的国际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其作“仿宋建窑兔毫天目盏”“仿宋建窑油滴天目盏”和“油滴天目龙虎茶具”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为了建盏,我们一家三代人孜孜以求”
在一间厢房里,我们看到一个姑娘正在拉坯,神情专注,白里透红的脸上显出一种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她是我女儿孙莉,大学毕业后跟着我们痴迷于建窑陶瓷研究世界,现在已掌握了建盏系制作技艺,尤其是曜变制作的成型及烧成技艺,作品‘油滴天球瓶’入选中国第二届新秀陶艺家作品双年展。两年前,她还担任了南平市建阳建窑陶瓷研究所所长。为了建盏,我们一家三代人孜孜以求。”在制坯房,孙建兴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一家三代人情系建盏的故事。
孙建兴原为德化红旗瓷厂配方试制组技术员,后进入西北轻工业学院陶瓷专业(现为陕西科技大学)学习,1979年被借调到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参加了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组成的建窑宋瓷建盏兔毫釉的恢复科研小组,主要负责配方和工艺,经过一年的研究试验,初步试制出仿宋建窑兔毫盏。当时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剑鹰教授、轻工部李国贞高工很激动地对他们说:“你们第二步要搞油滴,把油滴搞出来了,就是对我国恢复建窑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但因那时尚未改革开放,孙建兴他们烧出的仿制兔毫盏在北京、上海一带市场推销,只卖出两三件,且价格不高,厂里原本希望挣回项目经费的设想落空了,仿制油滴盏成了无米之炊,难以维持正常的科研经费,项目组研究团队人员也就解散了。
仿宋建窑兔毫盏的成功,使初露锋芒的孙建兴欣喜若狂,也使他对建盏的研究更加痴迷。也就是在这期间,孙建兴认识了当时在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工作的栗云,并恋爱结婚。为了恢复失传的建盏制作技艺,1981年,孙建兴夫妻先后从省城调到闽北工作。工作之余,他们在1982年帮助建阳烧制建窑油滴的基础上,帮助南平陶瓷厂仿制烧出油滴盏,该制品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是成功的。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挖掘建窑建盏制作技艺,1991年,离休5年的孙建兴岳父栗金旺领头创办了民营科研机构——福建南平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建盏的科研中,组织挖掘系列建盏传统文化。
“研发关键是要找对路子,古人是用漫山遍野、堆积如山的陶瓷残片换取偶然的成功。今天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和传统工艺技术相结合,提高成功率。”孙建兴动情地说,“我们的油滴、曜变搞成了,日本陶瓷界同行闻讯惊叹‘是神的力量助你们成功的!’其实我们是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在研发建盏,我拿一头青丝换一头白发,现在我女儿把花样年华与泥土》做伴。去年大年三十,我女儿搞成功了虹彩、曜变,她兴奋得不得了,局外人很难想象我们的心情。”孙建兴摩挲着女儿乌黑发亮的头发感慨万千。
“闽北陶瓷人要永远站在建窑上自豪”
建窑建盏产于南平建阳建窑、武夷山遇林亭窑和延平区茶洋窑。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建盏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制成,对土壤有着严格要求,延平、建阳、建瓯、武夷山的土壤均能烧制。
由于历史变迁,南宋以后,闽北建窑、遇林亭窑建盏趋于衰落,随之茶洋窑逐步兴起。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国曾派陶工到福建学习烧造黑釉瓷的方法,学习茶洋窑灰被器形与烧制,并在濑户开设工厂,仿制出黑釉茶盏,当今在日本称为“濑户天目”,濑户烧制的黑釉茶盏延续至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闽北建盏制作技艺却失传相当长一段历史。
带着我们站在闽江边饱经沧桑的茶洋窑遗址上,从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栗金旺心潮澎湃:“我们研究恢复失传的建盏技艺,不是为了赚钱,为的是一种成就感、荣誉感。日本名古屋大学化学博士山崎一雄,研究建窑建盏40年,他一辈子的心愿就是站在建窑遗址上几分钟。在我们的陪同下,他终于站在他们‘濑户天目’的发源地上,遂了心愿。日本人对从我国传承过去的茶盏文化这样重视,我们闽北人更要永远站在建窑上自豪!”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省里都十分关心建窑的研究工作。国家文物考古队、华东文物考古队、福建省博物院和厦门大学,都先后有人到建阳古窑址来考察和发掘。现在,闽北陶瓷人把建盏恢复、挖掘出来了,但是建窑建盏面临的濒危现状仍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建窑建盏传统工艺技艺复杂,技术难度高,现在我们虽然掌握了古人没法定位的技术,可是现代制作是以手工拉坯成型为主,烧成成品率低,有待不断改进提高;二是有的建盏制作原料,部分资源已被破坏,难以外寻原料弥补;三是随着传统制作技艺中的原料配比变动,原料工程人才尚缺,面临着从业人员少、专业研究人员更少的窘境,而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必须马上着手;四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造成技术外流,市场无序竞争,无证经营的仿冒者贪图一时小利,把一些不合格次品以低廉价格流入市场,给建盏市场造成较大冲击……”专家认为,现在建盏的发展正面临着历史性转机。其一,建盏已是闽北城市的名片之一,其制作技艺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名录,加大了传承和保护力度;其二,在中国,茶和茶具、建茶和建盏两者密不可分,建盏以品茶发展到斗茶而大行其道,南宋时期,日本传入了中国的饮茶风尚,随之使用建盏饮茶开始盛行,南宋以后,日本把中国的饮茶习俗发展成日本独有的茶道文化。如今,武夷茶正强劲崛起,建盏必将也随之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