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姓瓶、绿釉军持和灵芝碗等,中国水下考古人员明年将争取确定沉船遗址
▲此次发现的瓷器,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清代。
▲这些瓷碗曾大量外销,大部分产自泉州磁灶窑和德化窑。
▲这一堆像头发的黑色东西,其实是缆绳。
“渔民打捞到很多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都有……”昨日,泉州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介绍,在蟳埔一带海域发现大量瓷器,其中大部分产自泉州磁灶窑和德化窑。获知消息后,中国水下考古人员将于明年对泉州湾海域进行多波束声纳扫描,争取确定沉船遗址。
国姓瓶和军持 最引人注目
据市博物馆考古工作者小吕介绍,近期,他们接到相关线索后赶往蟳埔普查发现,此前有渔民在附近海域捕鱼时打捞起一团黑色的东西,远远看去好似一堆凌乱的头发,出水的还有瓷器。小吕告诉记者,渔民打捞起的是足足30米长的缆绳,瓷器大部分产自泉州的磁灶窑和德化窑,时间跨度大,从宋代至清代的都有。
瓷器里有南宋磁灶窑出产的绿釉军持(盛水器),有“泰兴”号沉船上大量发现的瓷碗,还有清朝的灵芝碗……小吕说,这些瓷器当时已大量外销,其中瓷碗上面所用的灵芝纹、飞禽纹都是德化窑常见的纹饰。最引人注目的是外销的南宋绿釉军持和一种被渔民称为“国姓瓶”的“瓶子”。此次出水的绿釉军持出自磁灶窑,现在在东南亚和中东一带穆斯林国家还有很多,“是很特别的用于外销的瓷器”;而渔民称作“国姓瓶”的,口小、腹鼓、长身,有些像花瓶,它就是郑成功军队使用的火药瓶。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所以这种火药瓶被闽台人民称为“国姓瓶”。
蟳埔或有 3处沉船遗址
小吕说,这些珍贵瓷器的发现,见证了昔日泉州港的繁荣,也印证旧时泉州地区陶瓷业的发达。根据这些外销宋明清瓷器的年代、产地,泉州水下考古人员推断,这片海域有至少三处沉船遗址,“因为南宋、明末和清代的工艺不一样,这些瓷器不可能是同一批”。
据介绍,泉州水下考古人员曾于今年11月前往宁波参加水下考古会议,会议要求加大水下考古调查力度。在获知此次发现后,中国水下考古队将于明年对泉州湾海域进行多波束声纳扫描,争取确定沉船遗址的具体位置,以便未来进行水下考古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