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潮州饶平县城出发,穿越40多公里的蜿蜒山路,记者来到了三饶镇。这个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原材料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小镇,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业发展之路。
从家庭作坊起步
三饶镇曾是饶平县城所在地,随着1952年饶平县城搬走,地处山区的三饶镇逐步被边缘化,成为一个相对闭塞的山区镇。在就业和发展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当地许多农民结伴到附近的江西、潮州、梅州等地的陶瓷厂打工谋生。之后,“三饶打工仔”赚到了一点钱,学到了陶瓷手艺后,回到家乡搞起了陶瓷作坊。
“当时陶瓷作坊根本谈不上规模,都是小打小闹。”三饶镇工业办主任林学武告诉记者。然而,这种“小打小闹”却让三饶人赚到了本钱。如今,远近闻名的三元陶瓷就是从一条彩瓷小窑、两个帮工的规模起步的。
这种被人们比喻成“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三饶人一干就是近10年。林学武回忆说,家庭作坊的10年时间,给三饶人打下了生产陶瓷的技术基础,培养了一批陶瓷人才,同时也拓宽了三饶人的眼界。
上世纪90年代初,三饶的许多陶瓷企业抓住内地一些陶瓷国企改制的机会,将他们积压在仓库内的白体瓷制品低价收购回来,通过贴花、印花等工序,制成精美的陶瓷制品后再销售出去,三饶人从中赚取了第一桶金。
此后,三饶人开始把目光瞄向国际市场,并搭上了深圳、汕头等地进出口贸易公司的顺风车,产品亮相中东,远销南美,产值逐年翻番。
这时,三饶镇党委、镇政府敏锐地察觉到了发展陶瓷业的诱人前景。为了进一步促进陶瓷产业的规模化发展,1992年,在山区土地资源并不丰富的情况下,三饶在镇区内省道两侧的大庵口规划开辟了占地面积110亩的陶瓷工业区,把当时分散在各村经营的29家陶瓷小作坊集中纳入工业区发展。后来又相继开辟了鲤鱼墩工业区和柑园坝工业区,使工业区面积达到700多亩。
这些工业区虽然地处山区、面积不大,配套却相当完善。“交通、能源、通信、供电、供水、排污、道路,镇里都一一考虑到了,以便更好地服务企业。”采访中,三饶镇党委书记李耀先告诉记者。
打造拳头产品
如今三饶陶瓷走出了国门,却没有停下进一步做大做强陶瓷产业的脚步。从2007年开始,当地多家企业开始引进先进的“玻璃陶瓷”技术,研制自己的玻璃陶瓷。据了解,这种新型的陶瓷产品,既美观又耐磨,强度更佳,从桌上摔落下来都不易碎裂。
正因为有了玻璃陶瓷这一拳头产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三饶镇的陶瓷出口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有些企业甚至逆势飘红。“订单多得做不完。”林学武不无自豪地说。
不久前,饶平县委、县政府看到了玻璃陶瓷的发展前景,决定专门成立玻璃陶瓷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玻璃陶瓷业的组织实施工作。从编制《三饶镇玻璃陶瓷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入手,到建设占地2000亩的玻璃陶瓷工业园区,从协调县电力部门对三饶变电站进行升级改造、架设专供线路,到引进能源配送公司、新建天然气站,三饶举全镇之力保障玻璃陶瓷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人才将是三饶未来发展的关键。作为山区镇,要重视人才,想方设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李耀先表示。据了解,目前饶平陶瓷企业的许多骨干,很多都有在内地陶瓷厂做厂长、经理的经历,如今却安心在三饶扎下了根,成为当地陶瓷行业的一股中坚力量。目前,在三饶的外来管理技术人才达到180多人。
企业发展思路对头、政府服务理念到位,三饶镇的陶瓷之路正越走越宽。今年1月至9月,全镇实现工业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陶瓷产业产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