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要加入WTO了,全国各媒体都在为中国入世鸣锣开道,陶瓷界人士也纷纷撰文为中国陶瓷入世献计献策。多数人认为:中国陶瓷入世后利大于弊,机会多于挑战,将给中国陶瓷工业的发展带来第二次飞跃,甚至还有人已为21世纪的中国陶瓷绘制了一幅幅宏伟蓝图。在一片欢呼声中,相当一部分陶瓷企业家和经营者,正翘首盼望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似乎中国只要一入世,天上就能掉下一块免费的馅饼,陶瓷企业就能赚大钱发大财了。
入世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这里不妨打一个通俗的也许是不十分恰当的比喻: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打开园门有条件有限制地部分进入世界经济的话,那么“入世”则是连同园子的围墙也给拆除了,原有的某些经济保护措施将逐渐取消,加快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入世协议的双赢,并不表明我国每个行业都赢了。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短期内某些行业会出现阵痛,这个阵痛也许不亚于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中国入世既然是长期利好,中国陶瓷工业也必将受益,但只是滞后效应,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入世后的短时间内,中国陶瓷的前景不一定光明和乐观,特别是建筑卫生陶瓷会受到较大的冲击。这是由我国陶瓷生产国情所决定的。国情中有显著的两大特点:首先是陶瓷生产企业过多。目前中国究竟有多少陶瓷企业,谁也无法统计清楚,可能全世界的陶瓷企业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中国,其中建筑卫生陶瓷企业也堪称世界第一。然而,中小陶瓷企业占总数的90%左右,其中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陷于亏损的企业又占相当部分,这些企业跑步也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即使是20世纪80年代初创办的颇具规模的建卫陶瓷生产企业,现也正面临着更新和提高的艰苦任务,否则也有被淘汰的危险。
第二个特点是陶瓷产量严重过剩。1998年有报道说,当时全国建陶产量为18亿m2,过剩6亿m2。2000年初就有最新报道,估计全国建陶产量可能高达36亿m2!在出口并无大幅增长、国内消费依然低迷的情况下,不知又要过剩多少建陶产品了。这怪也不怪,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泱泱陶瓷大国嘛,企业多产量多可以显示陶瓷大国的风采。令人遗憾的是,国内至今未能造就成功一个敢于与世界叫板的领头羊陶瓷企业,也没有一个真正叫得响的陶瓷世界名牌。人家美标一个公司卫生陶瓷的年产量竟高达2300万件,可以抵上半个中国!小小的瑞士有一个劳芬集团,卫陶年产量也达1460万件,销售网络遍布全球。由此可见我国陶瓷生产成本是如何之高,财力、物力、人力和资源浪费是何等惊人,竞争力在国内就已消耗殆尽了,如何谈得上与国际陶瓷竞争?又如何在入世后赢得胜利?
有人期待中国入世后,陶瓷产品出口会年复一年的增长,这个愿望无疑是美好的,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早在一两年前,我国陶瓷专家就预测,到2005年,全球建陶产量为56亿m2,但欧洲建陶年消费量为13亿m2,亚洲为11亿m2,美洲为09亿m2,非洲仅06亿m2。按预测计算,届时全球建陶将严重过剩,中国的36亿m2建陶产品又卖给谁?这个预测也许不准确,但起码可给热得昏了头的中国建陶重复建设泼上一盆冰水,给一些陶瓷企业家提个醒。
最近国内有关报刊多次报道,近年我国陶瓷进出口贸易已出现顺差,出口有所增加,这是值得庆贺的大好喜事。但中国入世后陶瓷行业又将面临三大不利因素:第一个不利因素是入世后关税壁垒被取消,进口陶瓷会出现大幅降价,且大量涌入中国陶瓷市场,从而迫使中国陶瓷跟着大幅降价,使本来就薄利的陶瓷行业无利可图,促使本已摇摇欲坠的陶瓷企业加速走向破产。第二个不利因素是,最近燃油世界性的大涨价,居高不下,部分陶瓷原料及化工原料也有所提价,生产成本不断加大使原先经济效益好的陶瓷企业也不免叫苦连天。第三个不利因素是,过去国家为鼓励出口,把陶瓷退税率提高到13%,入世后是否还继续实行退税政策?退税率又是多少?以上三个不利因素都是入世前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就要入世了,中国陶瓷工业会出现怎样的走势呢?陶瓷产品出口形势又如何呢?
关于走势,入世后外商外资可能象改革开放初期那样再次涌进中国,他们或是开办新的陶瓷企业,或是收购中国的陶瓷企业,或是入股中国陶瓷企业,迫使经济效益不好的陶瓷企业退出陶瓷领域,加快中国陶瓷企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为抗衡国外厂商的“入侵”,国内一些陶瓷企业可能会实行资产重组强强联合,实行股份制公司,改变现有经营机制,减少和降低竞争风险。
关于陶瓷产品出口,总的预计将会有所增减,其中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减少。因为建筑卫生陶瓷本来就是舶来品,根子不在中国,无论是设备、工艺和产品总是跟着别人走,而且差距在10~20年之间。而我国原有的传统陶瓷,如景德镇瓷、宜兴紫砂陶、德化工艺品陶瓷的出口将会逐年增加。另外象山东的骨灰瓷、重庆兆峰的硬质瓷、江苏的精陶和炻器产品的出口也有望扩大。前三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国家级大品牌,后四项产品已经在国际陶瓷市场上活跃了多年,建立了一群双方紧密合作的生产和销售团体。这些预计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胡乱猜测,是有一定依据的。有报道说,1999年春季广交会日用陶瓷成交额为43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工艺陶瓷成交额431亿美元,同比增长91%,而建筑卫生陶瓷成交额仅0.22亿美元,通过此斑可以窥见全豹。
以上这些个人看法不是在宣扬中国陶瓷工业的悲观论调,更不是与当前的一片喝彩声唱对台戏。回顾这20年,我们中国陶瓷确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陶瓷精英人才。目前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曲线,我们坚信入世后中国陶瓷工业肯定会出现第二次飞跃发展。但第二次飞跃发展,不再是陶瓷企业的重复建设、数量的增长、简单产品的仿制,而是观念、设备、工艺、管理和产品的根本转变,是由量到质的转变,是由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