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讲】
赵幼强
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
中心思想
收藏对国家而言是传承历史文化,对个人而言则是精神享受和素质的提高,当然,也还有保持增值的作用。
古陶瓷是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对于传承历史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收藏者还要有一种社会责任感,要通过收藏为社会作出贡献。
理念动机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古董会增值,我收进去,过一年或者几个月以后最好翻几番。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急功近利。就是今天买了,马上要叫它变为自己的一种利益。一种是全面开花。就是收藏古陶瓷的种类非常多,从原始社会新时期的陶器到民国瓷都有,古陶瓷的内涵很丰富,收了太多,鉴别能力却跟不上。三是捡漏心
态。在二百大很多人去淘宝,但这里面能有多少含金量呢?如果十年前,可能还能捡到漏,现在收藏如此普及,是很难得到宝贝的。
我认为,收藏古陶瓷不能争功近利,要有科学的收藏理念,才是最佳的。我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的3次全省性鉴宝活动中,很少碰到有科学收藏理念的收藏者。当下,收藏古陶瓷的动机或目的,主要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是博物馆型。这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基本上就是一些收藏大家。浙江在全国是一个收藏大省,不光是收藏水平高、规模大,而且民营博物馆也非常火热。博物馆型的收藏大家要求能对某一类藏品有比较系统、比较专一的收藏。
第二种是学术型。现在有好多民间收藏者是一些知识分子,比如说是研究员、教授等等,他们收来古玩后,也要进行学术研究。杭州收藏协会里有个陶思安,就出了一本关于青花罐的著作,我觉得非常专业。
第三种是价值型。古玩市场一些古玩商,还有文物商店、文物公司,都是价值型的,他们靠这个吃饭。在新疆这么一个地域边缘的省份,就有15万人以买卖古玩为生。这种人群追求价值,是损失不起的。
第四种是鉴赏型。主要是中小收藏者,就是玩过了有一点保值也是好的。
第五种是学术兼鉴赏型。主要也是一些有知识的人,在鉴赏的同时,也进行一些学术研究。
第六种是捡漏型。
大家在进行古陶瓷收藏时,可以去对照一下自己到底是属于哪一类型。不能说这里面哪一类型特别好,但我是不大赞成捡漏型,因为现在漏市是没什么好捡的。实际上,很多正规的文物商店都有很好的文物,甚至拍卖行也会很多好东西,可大家偏偏视而不见,宁可到市场上去捡漏,甚至捡了假的还沾沾自喜,乐此不疲。我们要首先明确收藏的动机。
经验技巧
古陶瓷收藏的类别,可以分综合性、专题性、题材性、工艺性、专题加题材性。综合性面最广;专题性可以按照窑口收藏,也可以的按照某一个断带收藏;题材性根据古陶瓷上画的花鸟、山水、人物种类收藏;工艺性按胎装饰和釉装饰收藏,胎装饰又有贴花、印花、划花、堆塑,釉装饰又可分为单色瓷(点彩、绘彩)和彩色瓷(五彩、斗彩、粉彩),元以后的青花和彩瓷就是彩色瓷;专题加题材性的,比如前面说到的陶思安,就专门收藏清三代人物罐,清三代是专题的,题材就是人物罐,这样收藏有个好处——很专,这样收一般很难碰到假的,收的时间长,也就有经验了。我建议初学者还是学单一的比较好。
关于技巧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我自己的经验,归纳为5个字:“望、闻、问、切、地”。
“望”——什么叫望?就是要看。现在很多收藏者也不去看,只要人家推过来就收下,他认为对的就不屑到博物馆去看,也从来不看相关书籍。我建议收藏者要到两方面去看:一是到各大博物馆去看,去国有博物馆和民营博物馆,行业博物馆,不论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区级)都可以;二是看书,涉及艺术品投资书籍很多,一类是图录方面的书,一类是有价值文字(文献)书和论文,如有台湾故宫月刊和文物、考古月刊。对初学者重点推荐四本书(见附),这是解决收藏者的世界观。
我觉得看是最重要的,如果不看,就根本不懂一些知识,没有知识又怎么能搞收藏。收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有收藏者和我说,他收藏了这么多年,花了几百万,一次博物馆都没去过,结果拿到我们博物馆来鉴定,一箱一箱都是假的。如果你玩的是赝品,那是一种对文化的玷污。通过看,可以解决世界观的问题。
“闻”——闻就是听,这是要解决方法论的问题。听有音之音(杂音)者聋,要听有真才实学者。什么应该听,什么不应该听,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问”——问是求教,搞古陶瓷收藏的天生不是有这个那个本领,有问题要对症下药、对症对人请教老师,要问知情人。比如耽宝昌是青花、彩瓷鉴定的专家,而对越窑和龙窑瓷就不一定是顶级专家,而浙江的专家在这方面就是强项了。顶尖的专家也只懂得几个门类,要实事求是。
“切”——切就是要实践。收藏古陶瓷绝对不能纸上谈兵。我去帮人鉴定,对方先给我看书,跟书上对都是一模一样的。他根本不知道,书印出来的时候色差就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收藏古陶瓷的人一定要有实践,要多看博物馆里的东西,多看一些大收藏家的东西,要多去比较规范的拍卖行看看。收藏者之间要多交流,不要私藏或密藏,这是解决收藏者实践科学判断能力。
“地”——地指
的是本地。要从本地熟悉和可借鉴(各大博物馆)文物艺术品入手。这是我这几年通过与社会上收藏者的广泛接触、调查的总结。本地的东西往往都收藏很好,但是一出本地,很多很多都是假的。比如在昆明,当地藏家拿出了龙泉瓷,那是假得不得了的东西,他都作为真品放在那里。这是因为昆明那边没有龙泉窑,他们不能在博物馆借鉴到真的东西。这个品种在浙江收藏就很容易,因为越窑在省内各大博物馆都有。当然,收这类东西也还是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