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原全国政协委员、陶瓷大师叶宏明
叶宏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3年生,福建莆田人。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浙江树人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轻工业总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陶瓷材术的研究,32项获省、部、国家和国际奖。其中3项国家科技成果奖,省部级一等奖6个,国际产品金银奖6个。
“拉动内需,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关键在于农民,去年国家能保此8.07%的增长速度靠的就是农村。”浙江省政协列席委员叶宏明委员见到新农村商报记者时高兴地说,这说明中央的政策完全是正确的。
据叶老介绍,在周恩来总理“一定要恢复龙泉青瓷”指示的鼓舞下,叶老大学毕业后就开始了陶瓷研究,特别是古陶瓷恢复的研究制造工作。经过长达40余年的研究探索,他先后成功地恢复了龙泉哥窑、弟窑青瓷和南宋官窑瓷,发明了变色釉、翠青釉、铜红釉、乌金釉等十几个新瓷种,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大师。经故宫博物院鉴定,他烧制的官窑瓷,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是真正的国宝。
1979年起,叶老参与了我国陶瓷工业“六五”到“十五”发展规划和技改路线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制定。据叶老介绍,“十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我国从1936年开始生产釉面砖,1937年开始生产精细陶器,但工艺落后,并没有形成规模。上世纪80年代,建筑陶瓷开始快速发展,并于“十五”期间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型、烧成,再到装饰技巧的全过程的自主创新。在原料方面彻底解决了造粒工艺技术问题;窑炉设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在“十五”期间得到进一步完善;成型压机实现了8000吨的突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外观设计、装饰技巧方面也拥有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应用丝网印、釉下彩、釉上描金等工艺,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陶瓷产品。此外,“十五”期间,我国还形成了广东佛山、山东博山、河北唐山、浙江温州西山4个陶瓷生产基地,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十五”期间,中国历史名窑技术都已恢复。这其中包括宋代的5个名窑———官窑、哥窑、河南钧窑、汝窑、河北定窑,以及越窑和其他的名窑———耀州窑、磁州窑、德化窑,甚至是难度比较高的建窑黑釉瓷技术。复古陶瓷在“十五”期间无论从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令叶老感到非常自豪。
据了解,2002年7月,叶老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人事部、科技部联合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的荣誉称号,并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2003年获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是浙江省首次重奖的3位科技人员之一。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叶老在政协会议期间曾多次提案。2005年初叶老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递交了“关于推陈出新,优化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音员结构”的提案,2006年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叶老又提交了“关于加大中央电视台节目播出和内容改革的建议”。两份提案促使《新闻联播》变脸。2007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上叶老发言,建议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深化中国电影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电影体制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