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个家庭
新闻回放
张绍斌的照片在春节前就被挂到了龙泉剑池路的广告牌上。
这是当地最繁华的一条街道,尘土飞扬,张的头像被放大成一米高、80厘米宽。照片的图说配了一行大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张绝对算得上大器晚成的典型——直到30岁以后,他才走上了青瓷创作的道路。但他又绝对是一位为青瓷而生的人,不仅仅是他,包括他的家庭——张家是青瓷世家,他的一对儿女至今也从事和青瓷相关的工作。
2009年,世博会浙江馆在全省寻找“最浙江”的六户代表家庭,几经选择,龙泉青瓷世家张家最终入选。
和张家一起入选的,还有三十口人住同一屋檐下的义乌周晓光家、重振祖业的丝绸家族杭州汪昔奇家、世代在老街生活近百年的临海戴世忠家以及代表浙江海洋经济文化发展的舟山周氏家族。
正月初六的上午,张绍斌和女儿张英英开始了虎年第一件作品创作。
至于这件作品的构思,他还没有完全成形,“我需要一边做一边寻找灵感。”他说。
他的两个孩子,女儿张英英和他一起在家从事青瓷创作,儿子则去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读书,除此之外还带了一位徒弟。“他们都是从小一起跟我学的,现在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
张绍斌说,尤其是25岁的女儿张英英,作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当地媒体的一些描述中,张英英被认为是龙泉青瓷界新秀。
青瓷世家
张家的青瓷在民国初期就进入过上海,这要从张绍斌的爷爷说起。
与其说张绍斌的爷爷张高礼和叔公张高岳是青瓷的创作家,不如说他们是手工艺人兼商人更为准确。
青瓷只是他们自产自销、用以赚钱谋生的“产品”,由于他们的精益求精,在不经意间成就了仿古青瓷的更高水准。
一篇题为《龙泉青瓷渊远流长》的研究文章中描述,民国时期,随着洋人入侵,外商涌至,曾掀起了一场仿古青瓷热。
《龙泉文史资料·第五辑》记载:民国初期,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继之国内大批古董商纷至沓来。由此,一方面引发了龙泉挖掘古窑址和盗掘古墓之风;另一方面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造古青瓷。时有县城廖献忠、宝溪乡陈佐汉、张高礼、李君义等。
也就是说,当时张绍斌的爷爷研制仿古青瓷,是因为有市场。
张绍斌回忆,当时爷爷张高礼和叔公张高岳就一度成功把自己的作品“打入”上海市场,“每次除去进贡给上海帮派的费用后,回到龙泉依然能获利丰厚。”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解放后,1957年,周恩来批示恢复龙泉青瓷生产后,龙泉成立仿古小组。叔公张高岳,正是仿古小组的成员。
在现今的龙泉青瓷博物馆还存放着“寿龟”、“白菜瓶”等他们的多件作品。
凭什么你们那么幸福
张绍斌把他的今天归纳为两个因素:基因和遇到了一个允许他创作的年代。
在文革那个年代里,张家所有的青瓷被没收,连埋在地下的300多件精品也未能幸存,张绍斌在很小的时候看到了当时挖掘的现场,他认为在他爷爷和叔公的手上,制作青瓷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再之后,父亲被判刑五年。母亲则被安排到农业社,在一家制作瓷盆、瓷碗的工厂做活。那个时候张绍斌6岁,母亲每天只得带着他去工厂,而他唯一的玩具就是用厂里的泥胎做出各种形状。
“我的兴趣,也许是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张绍斌回忆,能够印证他对青瓷制作有着强烈兴趣的另一个细节是,父亲平反之后,在当地一处最有名的瓷厂烧炉,而楼上就是瓷厂的设计处。
张绍斌说,有一段时间,他每天都跟父亲去上班,就在楼上看着设计师设计。
“其实我不是想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只是在想,凭什么你们那么幸福……”
在成名之后,张绍斌制作了一件作品,命名为滴泉,寓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龙泉青瓷界的13位大师中,唯有张绍斌一直从事艺术瓷创作而不介入日用瓷创作的,以他自己的话来说,我起步晚,一心一意做不出几件好的作品,如果再分散精力来搞日用瓷,可能两样都做不好。再说现在的日子已经过得去了,没必要为了钱损失了创作的时间。
爆发
“可能是之前积攒的渴望比较多,后劲就爆发得要大一些。”这是张绍斌对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成功的归纳。
上世纪80年代末期,已经务农20多年的张绍斌终于迎来了能够自由创作的社会环境。他找到年事已高的叔公张高岳学了三个月的仿古瓷,“当时学做仿古瓷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到了1996年,我仿古瓷已经做得很好了”。
张绍斌的转折点在于从仿古瓷转向艺术瓷。他说,“当时有个强烈的愿望,仿古只能作为我从事陶瓷事业的起点,我要做艺术瓷,要做自己的东西。”
也是在1996年,他开始进行龙泉青瓷胎釉的研究。其间曾多次对大窑、溪口等古窑址作实地考察,精研古窑瓷片,并对龙泉地区的瓷土矿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试验。
他最终烧制出较为理想的弟窑粉青、梅子青、天青,哥窑薄胎厚釉。这些釉釉层厚,釉色纯,视之呈玉质,米黄釉如冻石一般,为业界惊叹。
1998年,他的作品首次参加四年一届的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展评即获一等奖。2003年,他又获得了“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被选中
世代的传承,是张绍斌认为最终会被入选世博家庭的主要原因。
2009年五六月间,中国美院的专家来到张家,告诉张绍斌,他们正在选一户能代表青瓷文化的家庭,成为2010年世博会浙江馆的世博人家。“当时没有在意,时间一长也就忘了这回事。”
一直到2009年9月份,张家突然得到通知,被告知已经入选。“以前也听说过上海世博会,但并不是很熟悉,当然选上了以后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张绍斌说。
3个月后的12月18日,龙泉青瓷节,中国美院的专家们再一次造访张家,这次他们拍摄了张绍斌工作的视频,说是要在世博会期间播出。
“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影响,如果说有的话,就是有机会的话到时候也想去看看,毕竟我们家亲身参与了。”张绍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