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不再是‘省尾’,而是西江黄金水道上的重要枢纽和中心城市。”今年初,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面对蓬勃发展的梧州,发出这样的赞许。
从“省尾”到“中心”,凝聚了梧州融入发展大格局的努力,展现的是梧州以空间换时间换出的发展新景象。
打通通道,为发展省时间
曾经,外地人来梧州很头疼——无论从周边的广州、南宁还是桂林,都得坐上六七个小时的汽车,吃尽颠簸之苦。
曾经,有些投资商看中梧州的区位优势想投资,但一来梧州考察就没了下文,因为梧州交通运输不方便,运输成本与地域距离不对等。
其实,梧州并非偏远之地,而是处在泛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处,距离广州、南宁等两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不过两三百公里。只是,2007年前,梧州尚没有一条完整意义的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有场地无航线,水运有航道无运力。交通的封闭致使思想观念日益闭塞。梧州逐渐被边缘化,配角化。
要成为两大经济圈的“叠加区”而非“两不顾地区”,必须交通先行!
从2008年开始,梧州市开始大手笔投入交通建设,投资额连破历史纪录:2008年43.5亿元,2009年72.4亿元。
梧州的交通面貌被刷新:“地无寸铁(铁路)”的梧州实现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全面振兴,东西南北通道全部打通,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已经开通或正在建设中的梧州至南宁、广州、桂林、柳州、贵港等5条高速公路,打通了梧州通往周边主要城市的所有高速通道;洛湛铁路、南广铁路、柳州至肇庆铁路等3条铁路把梧州拉进国家铁路运输大网;梧州至贵港二级航道疏浚整治完成,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开工建设,则凸显了梧州综合交通中的水运优势;梧州至南宁航班上座率达95%,满足了梧州与外界联系的多样性选择。梧州将进入南宁2小时经济圈、广州1小时经济圈。
各交通通道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日益凸显——
2009年,梧州港货物吞吐量达1130万吨,集装箱15.3万箱;
洛湛铁路梧州站场今年元旦正式开通货运,短短两个月时间货运量就达9800多吨、发送量5000多吨,成了梧州市商贸物流的一个重要渠道。
梧州发展的速度随着便捷通道的延伸不断提升。2009年,梧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8亿元,增长17.5%,增速排全区第2位,创16年来最高增幅。
2010年,梧州市以建设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为目标,在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同时,更注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交通建设又将谱写新篇章。
开放合作,为发展赢时间
如果说,交通条件的改善为梧州实现跨越发展架起了一座座金桥,那么,梧州市一系列开放合作的创举,则使梧州在促进诸多重大产业建设上实现一步到位,赢得发展先机。
据统计,梧州市去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1.4亿元,引进项目409个,成为梧州建设西江临江产业带、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九大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选准产业,整体招商,是梧州市对外开放合作的一大思路。作为广西最靠近珠三角的城市,梧州充分发挥地域优势,2009年赴珠三角召开多场产业招商会,每次出征都收获颇丰,吸引众多特色产业迅速在梧州集聚。
2009年5月,梧州市分别在广州、东莞和南海举办招商推介会,共签约项目38个,投资总额约65.3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由于产业的集聚作用,梧州陶瓷产业发展创出了“梧州速度”,短短5个月,就建起了占地2.1万亩的梧州陶瓷产业园,引进陶瓷企业16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如今,梧州陶瓷产业园已成为广西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9年8月,在广东佛山举行的梧州陶瓷产业园藤县中和区招商恳谈会,又吸引了9家陶瓷企业签约,合同投资额达到38.5亿元。该园区以商招商,2009年引进企业14家,合同投资额54亿元。该园区的发展引起了国务院的关注,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梧州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以节为媒,是梧州市深化开放合作的又一张王牌。2009年,梧州市相继举办了第六届梧州国际宝石节、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吸引世界各地商贾、专家、记者云集梧州,为产业的迅速崛起推波助澜。据统计,在第六届梧州国际宝石节上,共签约54个项目,总投资76.7亿元。今年3月下旬,广西春茶节又将在梧州召开,为梧州茶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2009年10月30日,作为第六届梧州国际宝石节重要内容之一的西江经济论坛,吸引了西江沿线8市的市长、副市长参加,大家共同签署《梧州宣言》,承诺全面提升西江黄金水道航运能力,加快西江干支流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上届论坛的“梧州共识”到此番的“梧州宣言”,反映出区域内各市的发展合作正在走向实践上的深化。
郭声琨在梧州考察时指出,“梧州的优势在区域,出路在开放,关键在合作,根本在发展”。在区域合作日益深化的今天,梧州市努力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寻求合作空间。2010年是梧州市的“招商引资年”,梧州市13支不同产业的专业招商队已经奔赴各地。除了常规的珠三角地区,梧州市还积极强化与日本、韩国以及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的跨国合作,并建立招商战略合作机制,力争在多区域合作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