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社会单位,要想生存发展,要想成长状大,一个核心的竞争能力便是人才,对此勿庸置疑。因此,如何去发现人才,如何去选择人才,如何去培育人才,如何去应用人才,但成为了决定这此组织单位能否长盛不衰的关键。在上一篇拙文《用人之道[甲辰]怎样识人察任[上]如何识人》中,我着重从“感性”的角度,阐述了个人在实践中所得到的识人用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听来更加能打动人心,但是并不一定能够为人们所即刻理解与领悟。这种解题思路,更加的传统,有如老祖宗留下来的博大精深的国学一样,与我们今天在课堂上所学的数理化一样的非常“理性”的东西不太一样。而这或许也正是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维差别,一个重于感性思维,一个重于理性思维。而今天,本人试着用这种非常理性的思维方式来阐述一下如何识人。用这种方式来阐述,自然首先要出一个理性的思考题,也可以叫做选择题,因为当你做出不同的选择,给出不同的答案的时候,这是个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工作),也就自然而然的一目了然了。所以当你知道了你所要用的人的答案以后,应该把们放到什么样的岗位才更加适合,同样可以自然而然的一目了然。
在给出这道可以“知人知面”的测试题之前,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这道题并不是我的首创,而是我从课堂上听来的,(我听到的只是这来一道题,而没有分析,所以并不知道出题者对此题有着怎样的理解与分析)只不过是“拿来”之后,加以深入解剖,然后,用鄙人的观点和理论来加以分析判断。
这个题目是这样的:
A某是个女人,她和她的相好B某隔江而居,长期不能见面(用古诗来讲就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所以A某就特别想要过江去看B某。C某是个渔夫,有一条船,是这条江上唯一一条船。A某找到C某,要求渡她过江。C某告诉A某,只有她能跟他睡一个晚上,他才可以渡她过去。A某犹豫不决,便去找她的朋友D某问计。D某告诉她:“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是对的,我都支持你。”A某思来想去,决定答应C某的条件,因为她太想见到B某了。
当C某把A某渡过江之后,A某见到了B某,并如实告诉了他所有的事情。B某听后,十分生气,决定与A某分手。这时,听到这件事情的B某的朋友E某,认为B某做的不对,对B某很生气,便将B某打了一顿。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是作为自测,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将A、B、C、D、E这5个人按照从好到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写在纸上。如果是作为公测,接下来就需要受测的人将这5个人按照从好到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写在纸上,然后交到你的手里,而后你就可以轻松的知道受测者中那些人是你想要的,那些人适合那些岗位,之后,你便自然而然的知道了怎样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
结果分析:
一、总体说明:
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所反映出的是受测者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可以从此判断出此人的职业观念和生活观念等,而这些正是这个人的处世哲学的根本所在,它反映了此人的性格及其价值取向,从而在一定程序上也可以作为判断其能力与素质的一个依据,因为这些因素是构成能力与素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具体分析:
1.认为C某最好。
作出此选择的人,在它的意识深处,始终奉行以我中心,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从极限角度来讲,在它的心里,或许没有正义,或许没有友谊,或许没有良心,或许什么都没有除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我的利益!为了得到我的利益,它甚至可以抛弃一切,可以放弃一切,比如法律,比如道德。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交易,不人生。”然而现实是很复杂的,这算不算是自私,不可一概而论。
对于持这种信念的人,如果它的其他条件符合工作的要求,是个可用的人才,那怎样的岗位才最造合呢?如果在企业里,我想应该是营销人员。
2.认为B某最好。
作出这一选择的人,在它的意识深处,始终相信仁义道德和理想原则,是有信念有原则的一类人。从极限角度来讲,在它的心里,相信人间有道,相信公平正义,坚持原则,并能够为理想付诸行动。当然,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主义者的坚持,常有事与愿违的遭遇。
对于持这种信念的人,如果它的其他条件符合工作的要求,是个可用的人才,那怎样的岗位才最造合呢?如果在企业里,我想应该是组织(人事)部门。
3.认为D某最好。
作出这一选择的人,在它的意识深处,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信念,始终相信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是自然主义的一类人。从极限角度来讲,在它的心里,相信人间自有道,所以顺其自然就好,人只是自然的一个微小部分,尽可听天由命。当然,现实是无情的,自然主义者必然为自然所淘汰,好人主义者未必在人们的心中真正的是一个好人。
对于持这种信念的人,如果它的其他条件符合工作的要求,是个可用的人才,那怎样的岗位才最造合呢?如果在企业里,我想应该是公关人员。
4.认为E某最好。
作出这一选择的人,在它的意识深处,有一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信念,始终相信凡事必有事非曲直,是行侠仗义的一类人。从极限角度来讲,在它的心里,相信人间必有正道,爱恨分明,功过清晰,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天地间除了黑与白以外,没有第三方面。所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当然,现实是深奥的,存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不平”,未必是所有人的“不平”,一个人的公平,也不一定就是社会的公平。而有的时候,一个人的“不平”换来的是社会的“公平”,而一个人的“公平”,换来的则是社会的“不公平”。
对于持这种信念的人,如果它的其他条件符合工作的要求,是个可用的人才,那怎样的岗位才最造合呢?如果在企业里,我想应该是质检部门。
5.认为A某最好。
作出这一选择的人,在它的意识深处,有一种奉献的信念,始终相信付出就有回报,相信无怨无悔,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一类人。从极限角度来讲,在它的心里,目标就是一切,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而不管这种代价是不是值得,也不管自己的目标是不是正确,只要是选择了,就没有回头路。
对于持这种信念的人,如果它的其他条件符合工作的要求,是个可用的人才,那怎样的岗位才最造合呢?如果在企业里,我想应该是助理或秘书。
三、一些补充:
自用“人贵有自知之明”,用人贵在“知人善任”。上面这个小测试,虽然并不能完全作为识人用人的最终依据,但它确是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一个人,或者是自我判断。西方管理者善于用实验或是测试来理性的分析一个人或是一个人的行为,这其中的科学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多一些这样的测试,我想肯定可以少一些识人用人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