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年,乞丐似乎已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城市经济水平越高,乞丐越多,当然收入也高。据坊间统计广东某特区城市的乞丐收入都赶上中层人士的收入了!乞丐职业化、城市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职业化就会引进竞争,竞争就得讨论生存,讨论生存就涉及专业水平。细看以下例子,也许能给职场同胞一些启示。
佛山祖庙广场,这个早已感受不到到佛门净地感觉的广场,总有几位头发乌黑得发亮的少林装大师,穿着皮鞋挂串佛珠,手执平安符一类的东西,无私地赠与路人:施主,好心有好报,已开光的,祝您平安!接过“圣物”,大师会让签上名留念,应该的!这个时候,大师会拿出一张寺庙的相片说:我们要起一座大佛寺,请您施行好心!老纳们的精明之处在于,签过名的,没捐一百几十休想走!我佛慈悲,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广场对面来了一群尼姑,活动方式如出一辙!
事实这并不是什么大师,与佛家思想更沾不边,说白了就是一群乞丐。他们在寻找客户上让人佩服,社会的物质进步飞快 ,精神上却有着从没有过的空虚感,佛法无边的幌子确实让不少人认为可以找到心灵的寄托,接着来点业界的核心技术:忽悠!活生生地捍卫了要业务,得忽悠的理念!
也曾见过这样一个老乞丐,往地上摆一个二目无光的小孩,旁边写上几行治病救人主题思想的字,有空时候会抱抱小孩,没空的时候赶上好天气一旁席子一摊,铺上被子,摆上枕头,行李包靠边睡个安稳,何来房租水电之忧,当然也不会有没收摊位的恐惧。遇上几个深交还可以喝点小酒呢。
这种强迫型乞丐的精明之处在于,选址合理利用同情心培养长期客户!摊位就在菜市场附近,零钱流动量大,具备了施舍要件(相当于业务上的购买力之说),没钱那小孩就会饿死,利用人类对小孩的同情心取得了主动权,长期驻守培养客户。
大多乞丐都有着辛酸的经历,这种经历总要向世人诉说,看看地上吧,因为贫穷中途退学、父母双亡、钱丢了求5元坐车、自身病入膏肓……楷体、隶书、行书等笔法,配合五花八门的姿势,坐着、跪着、磕头、拿个盘子向路人要的,应用尽有。
形式过于陈旧,不懂得推阵出新,不懂得包装是业内大忌。拜托,病入膏肓几年都死不去,要5元坐车的,天天都要5元,更让人难受的是,包装方面,不尊重客户,起码也得换件旧一点衣服吧,穿着那样光鲜,客户能给多少钱呢?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光空着手向人家总有点不大好意思,唱一段歌子,或拉一段曲子就好多了。从二胡到电吉他,从清唱到伴奏,从《春江花月夜》到《稻香》,越来越娱乐化,快赶上香港乐坛了。熟能生巧,不懂乐器乐理与唱腔不重要,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陶瓷卫浴行业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坚持原创,抄袭走不远。乞丐乐坛的迅速兴起,但也迅速衰落,缺少高的准入制度,导致水平参差不齐和表演形式的互相抄袭是其迅速失去市场的原因,光有水不行,专利是多么重要!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乞丐又如何?光有“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的口号没用的,毕竟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