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红铜观音
清代青花玲珑杯
南宋时期钧瓷茶盏
清代琥珀项链
清代青花瓷盘
上周六,大河鉴宝迎来了虎年开场首次鉴宝。阳春三月,春意暖暖,河南省龙祥宾馆的鉴宝场地内,来自全省各地的藏友与专家探讨藏品,学习鉴定知识,其乐融融。
净瓶观音有汉风
往期鉴宝中佛像非常多见,反映出民间佛教文化的兴盛与传承。而佛像以藏传佛教的居多,当天见到一座金元时期的净瓶观音,却是汉传文化中的作品。
这件佛像为红铜材质,通体刷金,观音面容部分金已脱落,但佛身上还保留比较完整。年代久远,佛像已形成一层光润的黑色包浆。观音面容丰满,端坐于底座上,底座上有缠枝花卉,与通常见到的莲花宝座不同。青铜器与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元明以前,莲花宝座的造型并不多,元明以后才盛行起来,这样的底座也印证了这座雕像年代较早。佛像整体造型比例合度,品相完好,而红铜的材质比通常所见的青铜、黄铜更纯,更昂贵,也更少见。于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10万元。
丽瓷扎堆有茶香
虎年开场鉴宝,陶瓷项表现最为突出,精美的宝贝轮番登场,陶瓷鉴定专家李卫国成了当天最忙碌的专家。
开封的赵先生是大河鉴宝的老朋友了,这天拿来一件新收的宝贝——一件南宋钧瓷茶盏。这件茶盏直径8.3厘米,器型规整,但釉光被土吃了些,而且边缘处有两处小磕。细看盏内有块红斑,青釉挂红斑。红斑色暗红,不太明显。李老师说,钧瓷的红斑是自然窑变形成的,不可人力把握,钧瓷一挂斑就价值骤增。这件小盏虽说茶杯已失,还有点缺陷,釉光也不好,市场参考价仍可达到两万元左右。
一位来自洛阳的年轻藏友带来一件家传的唐钧罐,高21厘米,腹径19厘米,颜色青中发白,而且口沿补过两大块。李老师说,东西虽说残得厉害,但是件开门货,而且是鲁山唐钧,正经窑口,如果没有残,市场价可以达到十来万元,就现在的品相,也能值个两万元。小伙子说,这件罐是爷爷收的,老早就残成这样了,是他自己用白水泥、石膏调配后补的。嗨,真厉害,把专业的活儿也干了。小伙子说起胎、釉、器型来,一套一套的,很有些专业知识,难怪敢亲自下手呢!
当天还见到一件清代青花玲珑杯,是罕见的官窑器。李老师说,这件小杯采用的是进口箍料,青花颜色深沉,不浮。内侧杯底绘有一只飞龙,龙为五爪,“五爪龙也是官窑的标志”,龙身上“点”出龙鳞,“这正是当时的画法”。再看杯底,有手写底款“康熙年制”字样。杯侧有个小手柄,器型规整,内沿纹饰还有四个小开光。而最为特别的,是杯身的镂空花,即玲珑瓷的“玲珑眼”。
李老师介绍,玲珑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属于镂花的一种,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称做青花玲珑瓷。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有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其制作方法是,先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镂刻一个个小米孔,使之两壁洞透,犹如扇扇小窗,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经过焙烧,镂花处明澈透亮,但无洞不漏,灵巧、明澈、剔透。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唐代洪州窑已生产玲珑瓷,明永乐时,景德镇窑已有玲珑产品,隆庆、万历年间,玲珑瓷风行一时,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这件青花玲珑杯,晶莹明彻,品相完整,李老师给出的市场估价为上万元。
看罢了玲珑的小杯,又来件青花大盘。藏品主人来自周口,大盘口径达28.5厘米,盘中绘制青花山水人物,画面非常丰富,两个人物闲散打扮,手执竹杖,甚是闲逸洒脱。还有四个小开光。李老师说,这件大盘为嘉庆、同治年间作品,可以看出清晰的橘皮纹,正是同治时期的特点。从纹饰风格看,应属外销瓷,采用国产浙青料,这种料晕散程度轻,因此画面非常清晰,更好地体现出上佳的画工。品相非常完整,没一点毛病,保守估价也在一万多元。
一位藏友带来一件精致小巧的粉彩温酒罐,非常可爱。只有七八厘米高,光光的小盖取下,内中还放有一只小杯,细细的造型,胎质很薄,口沿外撇,架在温酒器的口沿处非常方便取出。器身、杯身、盖子上都绘制了粉彩图画,一个粉面垂髫的肥白童子,手捧寿桃,怀抱西瓜,画面淡雅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旁有“秋色清华”四字点题,画面落款“时乙丑之秋月丽泉自制”,底有落款“江西映莲轩制”。遥想过去人们凭栏望月,临桌对饮,持这样的雅致器物温酒小酌,生活真是小资啊!
琥珀莹润 象牙黄
杂项总有惊喜出现,当天见到一串晶莹的琥珀项链,甚是喜人。
这串琥珀有47厘米长,共36颗,颗颗匀称透明,呈黄褐色,与莹润的玉器相比别有一番风味。玉器与杂项鉴定专家张保龙老师说,这是件清代晚期的老货,保存非常完整,估价在1万元以上。
张老师介绍,琥珀是久远的地质年代第三纪时期,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地质作用掩埋地下,沉于煤层中,经过很长的地质时期,树脂失去挥发成分并聚合、固化而形成。多数为黄色半透明,有玻璃或油脂光泽。是一种有机矿物。琥珀的颜色很多,以金珀、血珀为佳,以内裹有清晰完整昆虫的虫珀为贵。
张老师特别叮嘱这位藏友,琥珀的熔点低,易熔化,怕热,怕曝晒,琥珀制品应避免太阳直接照射,不宜放在高温的地方。琥珀易脱水,过分干燥易产生裂纹。琥珀属有机质,不宜接触有机溶剂,如指甲油、酒精、汽油、煤油等,也不宜放入化妆柜中。一般情况下,不要用重液测定其密度和用浸油法测折光率。琥珀性脆,硬度低,不宜受外力撞击,应避免摩擦、刻划,防止划伤、破碎。
象牙以材质为贵,古时是富贵人家的标志。当天见到一双象牙筷,黄黄的色泽非常自然。张老师说,象牙随着年岁增长颜色会变黄,牙质越好变黄的速度越慢,最好的象牙是乳白色。从这双筷子颜色发黄的程度看,至少到清代。这双筷子为素器,并无雕饰,而且有使用痕迹,显见是实用器。筷身以肉眼即可看到清晰的波浪山峰纹,截面的网格纹,正是象牙的标志。但这双象牙筷与我们平时使用的筷子大小、粗细并无二致,张老师说,一般象牙筷稍长,更显大气贵重,这双可能是用小料制成,甚至可能是断裂后截去断面重新磨制而成的。以象牙做箸,不仅材质稀贵,可显示富贵,更有辨毒的特殊功能,如果食物中有毒,象牙筷就可起反应变色。
松鼠葡萄白玉润
玉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可礼天、礼地,可随身佩带,寄托许多美好的寓意。
当天见到一枚金元时期的青玉印,个头不小,印底为11×11厘米,高5.3厘米,玉质为杂玉,色彩斑驳,反倒给这枚大玉印增加了些古朴厚重的气息。印文非常有特色,笔画盘旋曲折。钱币鉴定专家于倩老师说,这是九叠篆,在钱币上也有出现,北宋“皇宋通宝”钱采用的就是这种字体。九叠篆在宋代出现,印文上使用得较多。张老师说,这枚玉印用的是青玉山料,印应当是金元时期的老东西,印面周围有一圈宽宽的纹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格,边缘磕碰比较厉害,但并未伤及印文。玉把件与挂件小巧轻盈,随身携带,随时取出把玩,在民间甚是普及。当天出现一件松鼠葡萄挂件,也可称把件,材质很好,为和田白玉籽料。油润度非常好,白度也好,高5.5厘米,握在手中非常称手。雕的是一串累累垂垂的葡萄,肥厚的葡萄叶上攀着一只活灵活现的小松鼠,中间镂空,整体造型合度,但打磨稍嫌粗糙,不够光润。张老师介绍,这件挂件为传统题材松鼠葡萄,葡萄原比喻五谷不损,丰收富足,后来比喻多子,而在十二生肖中,鼠为子,寄寓多子多福意。这件玉器玉料上佳,通常这样的好料是舍不得镂空雕的,也许原来的玉料中有杂质,才镂空去掉杂质。张老师给出的市场价位为1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