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木桶理论”?作为管理寓言通常这样解释: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子,要想装更多的水,必须先补短板子。道理虽浅,寓意颇深。在这种基本形态下演绎出多种形式和做法,以求在适应实际,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步步为营的均衡发展—补短板
桶身、桶底、桶箍构成了木桶,桶身包括长短板,要想使装水多,首先要了解自身的短板之处,因为短板会把长板的优势消减掉。只有交替补板,才能使木桶装水越来越多。这种方式是企业先打好基础,自身做强,再发展壮大,考量出自身发展不平衡的地方进行补板,使各项经营管理能力均衡协调发展,达到资源运用的最优化。
此做法应有的前提,首先企业发展应相对平稳,这样便于调整并可保持内部稳定,第二是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管理水平,因为补板需要成本,还需要方法和技能;第三是有相对宽松的经营环境,否则不会有人坐等你补好板再与之竞争。
急所先于大场—补漏板
借用围棋的一句术语:急所先于大场。意思是对紧急情况的处理优先于寻求发展、扩大规模。紧急之处为胜负手,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补板也要分轻重缓急,不管是长板短板,只要发现漏板,先行补上,即使亡羊补牢,也勿嫌其晚。一是漏洞比短板流失的水更多,二是补漏洞比补短板花费的成本相对少,漏的不如进的多的想法往往不可取,因为漏洞会随着水压的增大成倍增长,而进水量遵循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可贪图眼前利益、顾及城池得失而留下致命隐患。
漏板的特点一是比较隐蔽,往往隐藏在貌似强壮的长板上;二是初期漏点不大,细水长流,是制度监督的空白点,遇到一定机会会急速发展。发现漏板需要“火眼金睛”,设定科学的约束制衡机制和缜密的监督程序,把每个操作环节机制化、流程化,以结果为导向,自检、互检与抽检相结合,由面及里的进行探伤,漏洞自然会原形毕露。
比较优势的应用—镶板
板子漏了,短了,不适应了,一种办法可以补,另一种办法可以再镶一块,就好像补牙与镶牙一样,什么情况下需要镶板呢?
一种情况是由于时间的需要。企业在经营中由于情势的变化,对板子的要求与现有情况差距较大,而临时补又来不及时。市场上的劳务或商品能及时满足需要,这种情况下,通过补板显然解不了近渴。可用镶板顶替,保障战略执行。
第二种情况为成本的需要。企业的专业性强,人员效率高,某些短板在企业处于重要但不迫切的位置,完善自身短板需要耗费大量成本和资源,而市场上合适的板子比比皆是,物超所值,这种情况下补短板就显得不必要。比如企业某些劳务外包业务,专业化反倒会做的又快又好,且成本下降。这就好像买车不如租车一样。
镶板的关键在于适合。一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带来新的漏洞,也不能萎缩变形,造成形式主义使效果不佳。二是稳定性,不至于随时抽走,比如在发包技术、劳务中因断链造成工作被动、出现风险。三是融合,镶板毕竟是外来品,不能依赖过重,况且其他板也对其有排异性,需要培养自身力量逐步接手,以收指臂之效。
扬长避短的战术—倾斜板
短板不变,长板加长,水会更多吗?在最初的木桶理论中,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答案就截然不同—可以把木桶倾斜而使装水量增多。
补短板重要还是修长板重要?采取何种方式使木桶装水更多?企业发展战略没有可套用的模式,知己知彼,审时度势,掌握轻重缓急,合理配置资源,才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有余矣”。
倾斜桶是企业主动适应的战术行为。市场风云变幻,商机转瞬即逝,企业今天的长板也许明天就会变成短板,以奇谋,以正合。抓住时机充分利用长板主动出击亦可作商战策略之选,有时会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使对手虽步步为营却嗟而不及,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用长板倾斜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这样会带来不稳定,使抗风险能力降低。否则长短悬殊,修得越长,隐患越大。
不得不说的关键—桶箍
桶箍寓意为企业的凝聚力,其支持基础是企业的制度、文化和价值观。桶箍的强度是实施木桶变化战术的前提。如何增强桶箍的力度,这里不再赘述,但可以确定的是,桶箍的闪失对桶容量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这种方法首先要修炼足够的长板。要想装更多的水,首先必须要有桶底、桶身,其次是要有长板子;第三才是补短板子。长板子可看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能力。有的时候过分强调均衡会失去发展长板子的机遇,因为企业是用“扬长避短”来谋生和发展的,而不是用己之短,所以修炼长板子对企业至关重要。长板子达到了竞争的领先地位,才能腾出手来补短板。一是利用长板子获取补短板的经济支持,二是长板子争得了一席之地,才能取得补短板得喘息之机。三是修长板的重要性,商场的比拼多为长板的较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长板的优势,补短板也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