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三:母子公司制VS事业部制
一般地,中国企业做大过程中有几道“门槛”。其中,10亿到20亿元销售收入是个重要“门槛”。
许多企业在跨过这道“门槛”时都出了问题,有的患上了大企业病,有的利润率急剧下降,有的则管理混乱,有的甚至出现亏损走向破产边缘。究其原因,来自企业管理架构的问题不可忽视。现在,大部分企业在销售收入没有超过一定规模、主业相对比较集中时,都采用事业部制的管理架构,实施母子公司制的企业较少,而实达就是这些少数派之一。
与事业部制相比,母子公司制在管理企业的各个业务块时,相对灵活一些,市场反应和决策速度也比较快,更多发展机会也可以吸引更高人才加盟。但同时,母子公司制在管理上不如事业部制紧凑,对母公司股东来讲,如何有效监控子公司的经营,一直是个管理难题。
从某种角度来讲,母子公司制也是实达亏损进入ST的根源之一。由于对子公司的监控力度不够,造成经营成本无限扩大,管理落后的子公司拖累了赢利能力强的子公司,加剧了母公司的亏损。ST摘帽后,实达提出集团公司的新职能:投资管理型,母公司成了一个小巧而紧凑的投资管理机构,对许多国内企业颇有借鉴意义。
话题四:多元化VS专业化
当一本《杰克·韦尔奇自传》风行中国管理界时,GE多元化的神话也被普遍认为可以在中国复制。当然,这种思潮的基础还有一个:中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大转型时期,几乎每个行业都可能重新洗牌,也就意味着每个行业的机会都有熟透的果子等着收获。某上市公司老总曾对记者说过:现在的机会实在太多了,几乎投资哪一行都能赚到钱!
实达是较早尝试多元化的IT企业,它的经验和教训也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1988年,刚刚成立的实达就遭遇多元化诱惑:尝试劳务输出。在进行调查后主动放弃,通过这件事,当时在公司中形成了一致意见:不要插手不熟悉的行业。
1993年,实达成立东方贸易、西方实业等公司,参股八方技术等公司,业务领域走出IT,但经营结果均不理想。
1996年,实达决定将VCD列为1997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当年,实达确定的公司三大IT主业是:电脑(硬件)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消费电子业。
1999年,VCD项目给实达集团造成1亿元以上的巨额亏损。当年,该业务被停止。这时候,实达案例凸显中国企业管理四大话题
实达的三大IT主业已经收缩为:PC、外设、网络。
1999年和2000年,实达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ST。2001年,实达砍掉了大部分非主业业务,到年底时,通过三大IT主业的优异经营扭亏摘帽。
实达的多元化战略,究竟在实达ST震荡中起到多少作用,很难用具体数字表示,但某些多元化举措的致命程度是显然的。
而相反,实达在IT领域的产品多元化之路却走得比较顺利,为扭亏立下汗马功劳。2001年,实达外设向集团贡献了8000多万元利润,PC公司和网络公司的崛起,同样起了重要作用:PC公司为实达集团提供了良好的信贷平台,而刚刚成立两年的网络公司则第一次为集团贡献了自己的利润。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达2001年的起死回生又得益于多元化。
从实达的例子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专业化的多元化,成功率较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