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宏明最近被浙江省经济建设规划院聘为陶瓷方面的技术咨询委员。这位一九八五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在三十多年陶瓷的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中,为恢复和发展浙江的传统陶瓷工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再展龙泉瓷器风姿
龙泉是浙江最重要的传统陶瓷产区之一。以晶莹滋润、耀青流翠著称于世的龙泉青瓷,曾在南宋达到发展的高峰。当时有章式两兄弟烧窑。弟窑产品釉面无纹片,哥窑产品釉面有油灰色,月白色或粉青色纹片。南宋覆灭,两窑被毁。在此后停产的六百多年间,当地只能生产少量的粗碗大缸。
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龙泉青瓷才开始逐渐得到恢复。叶宏明到浙江后不久,就来到龙泉山区。在当时的省工业厅的组织下,他与一些技术人员实地调查,寻访老艺人,研究传统技艺。经一年多反复试制,他们在一九五九年烧制出第一窑接近古瓷水平的弟窑产品。
接着,他又与浙江美术学院邓白教授一道研究龙泉青瓷造型,并试制出一百套龙泉弟窑青瓷茶具和两百件青瓷花瓶。
攻克哥窑青瓷,叶宏明又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哥窑产品由于以釉色有纹片见长,故其工艺、配方同弟窑迥然不同。他为弄清这些秘密,潜心琢磨,反复化验,认真分析,掌握了有关的大量数据,并在一九六一年闯过了哥窑青瓷的原料配方和烧制技术关,生产产品,在纹片、釉色和造型方面都与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龙泉青瓷真品酷似。
一九七三年,叶宏明在龙泉瓷厂的配合下,又创造出较难把握制作规则的哥窑象形开片纹片釉,即可在瓷器上开出似龙、凤、类虾、蟹的纹片。这些哥窑瓷器浑然天成,成为国内外首创的珍品。
重现官窑瓷器真貌
进入20世纪70年代,叶宏明又叩响了恢复古瓷生产又一扇大门——南宋官窑瓷器。
南宋官窑旧址在今杭州凤凰山。这些官窑烧制的专供当时宫廷使用的艺术瓷器和日用瓷器,有多种美丽纹片,釉如美玉、色似碧波,在中国古代瓷器中独具特色。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一名瓷在北京、南京、上海三地的博物馆少有珍藏外,其所用原料、配方、施釉和烧成工艺等均无记载。
为了仿制出南宋官窑瓷器,一九七六年杭州瓷厂建窑仿制。叶宏明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帮助下,对南宋官窑瓷片的胎、釉的化学组成成分,瓷器烧成温度等,一一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又同杭州瓷厂的技术人员、工人密切配合,反复研究了官窑产品的制作工艺,严格计算了它的化学成分及配方,并注意掌握油温及火候,最后解决了官窑产品的釉色和胎的色泽问题。南宋官窑瓷器不加彩绘,主要养胎、釉色膨胀系数的差异使釉面呈现出各种美丽的纹片。他们通过试验,突破了这个难关。一九七九,这种失传了七百年的南宋官窑月白釉色瓷器,终于仿制成功。
一九八七年夏,北京故宫博物馆将三件粉青釉色官窑瓷器,交给杭州瓷厂仿制。叶宏明知道,要制出这样的官窑产品,最大的难题是粉青釉的配方。于是,他冒着暑热,三次到官窑古窑址考察,同时请教有关科研单位,弄清和掌握了许多有关的理化数据。他反复计算,拿出了一个仿南宋官窑粉青釉色的原料配方。在四个月的试烧过程中,他先后对配方修改了一百多次。北京故宫的专家们在看到杭州瓷厂的南宋官窑仿制品认为,它保持了官窑产品的特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杭州瓷厂在叶宏明的指导帮助下,已经仿制出王昭君、苏东坡、岳飞、弥勒佛、老寿星、双耳花瓶、八角瓶和案具等大批官窑瓷器艺术品。现在,这些产品,远销到英、美、日、联邦德国等三十多个国家,深受欢迎。
又添越窑瓷器异彩
浙江的越窑瓷器,在龙泉青瓷兴起之前,是青瓷的主流,新中国诞生后陆续得到了恢复,在那晶莹润泽的越窑新瓷中,铜红釉、乌金釉、结晶釉、金星釉四种新瓷种,异彩夺目,使人拍案叫绝。这就是绍兴瓷厂在叶宏明的指导下,于20世纪80年代试制成功的越瓷新产品。
铜红釉一般采用柴窑、鸭蛋窑烧制,烧制难度较大。绍兴瓷厂大胆使用隧道窑烧制的设想,得到了叶宏明的大力支持。叶宏明千方百计帮助工厂寻找资料,分析数据,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拟定了两个配方,交给厂里试制。当试制中出现了烧成颜色走样时,他又到厂里帮助调查原因,反复进行试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厂利用隧道窑烧制铜红釉获得成功,从而填补你浙江陶瓷的一项空白。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将研制的一种乌金釉和铜红釉结合,制成了名为“三羊开泰”的艺术花瓶,赢得了中外顾客的赞赏。
结晶釉始创于一千六百多年前,其晶花多呈不规则形。绍兴瓷厂决定试制定位结晶釉,为浙江增加一个新瓷种。又是叶宏明提供配方和定位方法,帮助试制,结果不到一年就获得成功。另一种金星釉归属于结晶釉,但其结晶微小、分布均匀,黑色釉面能在阳光、灯光下闪出点点金星,酷似黑夜晴空的满天星斗。这种金星釉的工艺要求十分高,如控制不好,晶体不易产生,或者分布不均,还可能出现流釉现象。尽管如此,这一道道难关,都在叶宏明的具体指导下闯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