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经济最发达的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省市幸福感指数最低,高房价令很多家庭感到痛苦。而江苏、四川、福建和重庆四个省市居民的幸福感指数较高,可能又与这些地方的人文秉性有关。
过半受访者认为赚到钱才能幸福,因此可以理解,职业排名中公务员和房地产从业者幸福感位居前两位。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北方人比南方人幸福,男人比女人幸福,70、80后“房奴”们的幸福感也并不少。这些都反映了地域、文化、姓别、年龄等都对幸福感有影响。
最值得关注的是,有房贷的中国人反而更幸福,房奴多为70、80后,他们的幸福感来自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目标,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似乎与电视剧《蜗居》反映的情况不符,但也有其合理性。据有关报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乐观的国民之一。当人们感到未来值得期待时,当前的不足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彭澎老师说,我们读书的年代,课室没有空调,伙食没有现在好、也没什么像样的玩具,但相比之下,我们却比我们的儿女们幸福。现在的小孩生活条件好,嫌学校伙食不好去餐厅吃、电子玩具换了一代又一代,但在沉重的学业重压下没有几个学生有强烈的幸福感。所以他最终认为在基本物质条件达到之后,平和的心态是幸福的源泉。
与幸福有关的调查
一位名叫大卫。里肯的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50%的幸福感由他的基因决定。这项结果来源于他对一对同卵双胞胎的研究,他们虽然成长在不同的家庭中,但对幸福感的认同程度有50%的相似性。另外有10%~15%的因素取决于一个人的生活环境,例如社会经济地位、婚姻状况、健康水平、工资收入、性别等等。剩下40%的部分便由一些无法确定因素的综合及人们对自身幸福感的认知程度所决定。
幸福与基因
幸福与社会交际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与其幸福感有着至关重要的相关性。2008年,《英国医学杂志》中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社交中的幸福感可在人群中传播。
研究人员曾在20年内跟踪调查了近5000个人,发现幸福与不幸福均可在人群中传播,不幸福的扩散会使人们疏远。幸福感往往在朋友、兄弟姐妹、配偶、邻居等关系密切的人群间传播,并且这种影响比起不幸福感要持续更久的时间。此外,那些社交中的中心人物比起边缘人物会更具幸福感。总之,研究显示:幸福感会像病毒一样在人群中传播。
美国的研究发现,美国的老人往往比年轻人更具幸福感。一些研究发现老人的幸福感会随时间而增加。他们虽然总会有健康方面的忧虑和抱怨,但这些年长者对生活的总体程度还是比较满意的。而年轻人反映出的更多是愤怒、焦虑、抑郁、财产问题、人际交往及职业压力。
幸福与年龄
有信仰的人会更具幸福感,让人有着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比较容易有满足感以及更能受到积极的社会影响,从而更具幸福感。
幸福与信仰
比起社会安全性,经济自由会使人民更具幸福感。东欧一些国家的人民的幸福指数比那些更加贫困国家的居民要低。不过经济因素不是幸福感的决定方面,仅仅是个补充。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做出不同选择,因此一个国家的政府要给予人民更多的选择权利,营造出积极的工作环境,人们在工作中的幸福感是社会建设的推动力量之一,对于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经济学中的幸福感
一些研究还发现有孩子的夫妇比起未生育的夫妇更具幸福感,并且在有子女的家庭中,三个孩子的夫妇最具幸福感。
另外一项美国的调查显示:精神消费比起物质消费更使人具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