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淄博市建材冶金行业管理办公室正在全市范围内悄然开展了一次行业摸底调查。这是为了配合去年年底出台的《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以下简称“意见”)制定实施细则。
根据 《意见》,3年后淄博建陶生产能力将由目前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这意味着半数企业将在这次行业大整顿中被关停。
当地政府希望通过此举推动建陶产业整体升级,缓解环保压力。由于淄博数年未批新建产能,众多中小企业只能坐等“审判日”的到来。
江北瓷都的“2012”
“如今,淄博陶瓷产业几乎没有资金的追加投入,大量资金都在逃离。大企业开始对外投资,中小企业则面临着3年的生死大限。”对于企业前景,淄博双圣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柏启宝十分担忧。
柏启宝丧失信心是缘于2009年底淄博市出台的建陶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提出,3年后淄博建陶业生产能力由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淘汰转移落后生产线200条、产能5亿平方米。这意味着,2012年将是淄博近半数建陶企业的最后期限。
淄博双圣陶瓷是一家以生产彩瓦为主的民营企业,占地50亩,现有一条生产线,年产值5000万元。这一生产规模,用柏启宝的话说,“在淄博市建陶工业园仅能算作中小企业”。
正是由此,尽管几分钟前面对客商,柏启宝手拿彩瓦眉飞色舞地推介着企业的信誉和产品的质量,但一坐下来、与记者谈起企业的前景,他表露出来的更多是一脸的迷茫。
《意见》的出台只是原则性框架,具体哪些企业属于被淘汰的范围并未明确。不过,从2010年3月开始,淄博正对全市建陶业进行摸底调查,这是为《意见》制定实施细则而做的调研。刚刚从不安中平静下来的建陶老板们纷纷私下议论,“一旦实施细则有了,淘汰的企业名单就会公布、生死立判。”
淄博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当地主要以日用陶瓷为主。真正让淄博成为“江北瓷都”的是从80年代以后,淄博引进国外的建陶生产线,建陶生产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新阶段。
双圣陶瓷是2000年建厂,这一时期恰逢淄博建陶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柏启宝回忆道,那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好、利润高,许多老板有个300万元的资金就敢从社会借高利贷上马3000万元的项目。一旦企业步入正轨,负债经营的老板们再从银行贷款归还高利贷。
经过多年资金的不断投入,淄博建陶业规模急剧增加。2000年淄博建陶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只有15.03亿元,而2008年增到386亿元,占全国总产量的18.3%,企业猛增到256家,居全国第二位。
2008年,被柏启宝看作是淄博建陶企业最后的一次集中投资。为保奥运,即使春天市场旺季当地政府仍然规定,任何一家陶瓷企业必须停产改造,如果无法通过十二项环保验收,都将被取缔。
双圣陶瓷像其他企业一样,在停产违约的压力下,安装了煤气发生炉、大布袋除尘器和封闭露天料场等环保设备,共计投入600多万元。
“2008环保风暴是达标性测验,企业为了达到环保标准可以不惜银行贷款、社会融资来上马设备。但这次则没有给中小企业任何机会,近半数企业要被淘汰出局。”柏启宝无奈道。
据悉,淄博市近年来几乎没有审批一个新建项目、一家建陶企业,淄博建陶企业只能维持现有规模。
外迁之路
一方面,淄博建陶企业坐等“审判日”的到来;另一方面,淄博市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摸底调查、制定实施细则。此时,“江北瓷都”产业大调整可谓山雨欲来。
“近年来,淄博建陶业的崛起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担不断加重。同时,当地政府肩上的环保节能任务也在年年加码。”淄博市建材冶金管理办公室官员表示,这使得政府对于建陶业的整顿迫在眉睫。
如今,淄博建陶生产所需长石、粘土等原料和煤炭等燃料95%以上靠外地购进。建陶工业园的周边,常常出现几十辆大货车接连呼啸而过的场景。生产、运输成本日益高涨,使得中小企业的利润率大多维持在5%-10%。
大量企业是在为广东、上海企业贴牌生产,不少公司特意雇来广东人接听销售热线,仿冒广东佛山品牌。建陶业对税收的贡献却是越来越小。2008年这一产业总产值3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但税收却是定额税率,仅有两三亿元。
但是,建陶企业每年排放大量烟尘、废水、二氧化碳,使当地环保压力日益沉重。2008年全市建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而综合能耗却占到13.3%。淄博市建陶工业园建在市区正南方十公里处,每每刮起南风,大量粉尘即被吹入城市。当地人这样描述陶瓷企业对周边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走路眯着眼,吃饭捂着碗,推磨打着伞”。
上述官员告诉记者,淄博建陶业急需一场变革改变品牌弱、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现状,推动产业升级。今后淄博市将严格控制建陶业的总量,在淘汰中小企业的同时,大型企业也不再上马新的产能。
淄博建陶业的变局对于区域经济生态也是一场生死考验。淄博建陶工业园位于淄川区双杨镇,这里集中了116家建陶企业,数量、规模占据整个淄博的半壁江山。正是因为建陶业的聚集,双杨镇在淄博财政收入排名中位列第一。
2009年,双杨镇26家砖瓦企业被集中取缔。这让双杨镇党委书记孙月东感叹,“建陶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产挑战,要么被淘汰、要么以变应变。”这也让双杨镇制定了“提升1/3、转移1/3、淘汰1/3”,最终只保留40家左右规模企业的战略。
无奈之下,工业园及周边地区的部分企业开始外迁。
2009年,山东耿瓷集团在江西余干县投资8000万元,投建了氧化铝陶瓷新材料项目,占地面积40亩。江西余干县招商局局长李鹤春表示,淄川区政府引领数十个建陶企业前来考察,目前已经有统一陶瓷等9家企业签订了意向性投资协议。
更大规模的迁徙,还在酝酿之中。淄博市经济合作局的官员告诉记者,目前正与宁夏石嘴山、甘肃白银市方面洽谈投建工业园项目。由于当地原料丰富、产业基础较好,淄博建陶、电厂企业前去投资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
不过,淄博建陶工业园企管部部长张景枫表示,异地建厂的都是规模以上的企业,最起码手中拥有足够的资金,而且外地投资人生地不熟,成本更高。大量中小企业既无外迁的想法,也无转移的实力。而留下的大企业需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利润率以适应更为严格的环保标准。
关停之难
“《意见》是在2009年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预计今年即可出台。”淄博市建材冶金管理办公室官员表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扶持、企业外迁相对容易,最为棘手的便是关停中小企业。
这位官员坦言,这涉及到淘汰标准、补偿机制、人员就业、社会安定等方方面面问题,需要政府诸多部门的协调行动,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而在业界,事关生死的产业新政引发了建陶企业老板们的热议。
一位在建陶工业园有着两家公司的老板指出,当初企业经营执照、生产许可证是由政府发放,关停应给出合法的解释。如果环保不达标,企业可以上马设备,但如今却没有给企业留有升级的机会。他认为,产业的升级、企业的淘汰应由市场决定,政府不宜强行干预。
另一家规模较小的建陶企业董事长关心的是当初的资金是否能够完全收回。他表示,几年前企业投资3000万元上马了一条地板砖生产线,亲朋的借款、银行的贷款如何偿还是个难题。他甚至听闻,部分自知生存无望的企业现已加快回笼资金,银行贷款只还利息,拖欠本金,只等关停清算。他担心,这或将间接引发银行坏账。
根据《意见》规划,将淘汰转移落后生产线200条。目前一条生产线至少投资额在1000万以上。有专家粗略估计,政府需要拿出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元进行补偿。
同时,一条生产线大约需要150名工人,200条生产线约3万多人,企业的关停意味着大量工人失业。一位建陶业资深人士指出,建陶企业的关停潮还会波及供货商、分销商以及与建陶相关的配套产业的人员安置。这都需要政府部门尽早谋划。
如今,江北瓷都正处于一个产业升级的紧要关口,机遇与伴生的风险同样巨大。
根据《意见》,未来淄博建陶产业高档建陶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积极鼓励、扶持和推动建陶企业争创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当地许多业界人士也认为,没有品牌,淄博建陶业就没有出路。但淄博能击败河北高邑、山东临沂,成为江北最大的建陶基地,就在于高中低档、各类产品齐全,客商可在这里一站式购齐。一旦大量企业关停、外迁,淄博在北方的市场地位必然会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淄博陶瓷的品牌一直以来与广东、福建品牌差距较大。如果淄博品牌战略无法迅速实现,又失去既有的优势,反而可能成为贴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