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漫步在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记者到处可以感受到勃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陶瓷航母”新中源集团投资兴建的河南瑞兴堡建材公司施工现场,宏伟壮观的钢结构厂房拔地而起,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焊接作业;河南富得陶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伴着隆隆的机器声,块块漂亮的瓷砖在现代化的生产线上诞生,被装箱外运,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石林陶瓷产业集聚区是经市政府批准建设的“4+3”重点产业集聚区,位于山城区石林镇东部,东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南依壶台公路,北靠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为6平方公里,是一座以陶瓷产业为主,兼有仓储、物流等多功能的生态型陶瓷产业集聚区,是我省最大的承接沿海地区陶瓷产业转移的产业集聚区。
已有17家企业入驻
新中源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建筑陶瓷生产、销售企业,被业界公认为“陶瓷航母”。新中源集团经过认真考察后将旗下的生产基地河南瑞兴堡建材有限公司落户在了鹤壁。对此,瑞兴堡公司总经理黄林基说:“新中源集团在各地考察了两年多,最终选择扎根鹤壁石林,看中的就是鹤壁非常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让企业有信心在这里发展壮大。”
近年来,集聚区秉承“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制定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全程代办制、项目联络员制和投资较大重点项目市、区领导分包联络制度等一系列服务措施,完善了包括土地、税收、收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进了一些影响力较大的知名企业。特别是“陶瓷航母”新中源落户集聚区以后,对全国陶瓷行业影响很大,也带动了沿海陶瓷及配套企业的入驻。目前,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7家,其中陶瓷及配套企业12家,共签约陶瓷生产线46条,签约总金额40亿元以上。
投入1.3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规模决定着招商引资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决定着引进项目的质量。近年来,集聚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快速积累、跨越发展”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初步形成了东西以陶瓷大道,南北以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中源大道、石林大道纵横交织的道路框架,建成的水电线路、通信网络相继入地。总投资4000万元的11万千伏变电站项目,办公及配电房已建成,设备已安装完毕;中源大道、经三路已建成通车;陶瓷大道、石林大道水稳层已铺设完成;总投资3400万元的集中供水项目,管网铺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全力服务 创造“富得速度”
“我们企业是集聚区‘保姆式’服务的受益者。为了保证我们的生产线在2月底正式点火,集聚区专门协调电力部门到我公司对用电线路进行设计,公司的用水、用工、办理各种手续等,他们都有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在隆隆作响的生产车间,已于3月15日正式投产的河南富得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久鑫喜笑颜开。
为了强化服务意识,加快推进服务体系建设,集聚区提出了“两个零接触”,即企业与相关部门零接触、企业与当地群众零接触,就是凡是涉及办证、执法、手续办理这些事情的,由集聚区代办或带领企业相关人员一起办理;凡涉及农村农民的问题,由集聚区负责协调、沟通,给企业节省了时间,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建设。同时,集聚区完善了夜间值班制度、工程进度周报制度、项目联络员制度等,大力推行上门服务、适时服务、预约服务以及全程代理的“保姆式”服务。“我们的同行也在内黄、洛阳、山西投资了这样的项目,我是最后一个签约,但却是第一个正式投产的,比他们早了快两个月了。”刘久鑫说,该项目从进地建设到点火、生产,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这种速度在我国陶瓷界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家称之为“富得速度”。
搭建平台 延伸服务
“通过集聚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俺村村‘两委’跟企业建立了联系。企业只要一有用工消息,村里就组织村民到企业工作。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都很高兴。”石林镇黑家岗村党支部书记陈海庆说,这得归功于集聚区搭建的平台。
据了解,这样的贴心延伸服务不仅惠及了当地百姓,也给企业带来了实惠。集聚区在制订产业工人培训计划时,特别针对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培训,加强与技术院校的沟通联系,聘请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同时还争取在一些院校开设陶瓷专业,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训。
“我们还要加快集聚区服务业的发展,积极引进酒店、超市、宾馆等,为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负责此项工作的山城区委常委陈跃民介绍说。
下一步,集聚区将继续抓好广东佛山、福建闽清等地的招商引资工作,今年在竣工投产12条陶瓷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开工建设18条生产线,达到30条生产线规模,并确保4家配套企业竣工投产;力争引进陶瓷生产线20条以上,使集聚区签约陶瓷生产线达到60条以上,5年内达到100条生产线规模,倾力打造中国中部陶瓷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