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催生的产物
2002年之前,陶交会对于佛山来说,还是个陌生、新奇的事物。
首届佛山陶交会的举办,并非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佛山地区拥有着强大的陶瓷产业基础。随着佛山整个陶瓷产业的发展需要,必须具备一个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大型展示交易平台。也可以说,佛山陶交会的举办,是整个佛山陶瓷行业逐步面向国际市场化所催生的产物。此外,这与当时的地方政府的超前引导、大力支持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墙地砖生产线和第一条现代化卫生洁具生产线落户石湾,佛山陶瓷便开始在全国成名。
1995年左右。佛山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出现了鹰牌、东鹏等知名品牌。而在随后的近十年间,佛山陶瓷又经过新一轮的扩张、调整,不断的发展壮大。技术、质量、品牌、规模等,已经成为了佛山陶瓷竞争外部市场的整体优势。此时,一些大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得到了高速扩张,催生出了以新中源、新明珠为代表的国内外著名领军企业,科达、力泰等一批行业标志性的陶瓷机械企业,陶瓷类化工企业也在这个时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国外品牌如萨克米、哈伊马角、唯高、西斯特姆等也早已融入佛山地区以及佛山的陶瓷产业链料中。
佛山,在不知不觉间便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生产、商贸及陶瓷机械、色釉料生产和贸易中心。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产业发展基础上,由初级生产、不自觉的区域商贸向以会展为代表的更加国际化、更加集中化的商贸、交流方式转变是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普遍要求,因此佛山举办陶瓷会展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2002年10月18的佛山石湾,万人空巷。
第一届“中国佛山陶瓷及卫浴博览会”在位于石湾的中国陶瓷城举办。首届陶交会共接待观众近80万人次,参展中外企业达500多家,其中外商企业150多家。
“熙熙攘攘、人挨人、肩碰肩,车流导致中国陶瓷城周围道路交通堵塞三四个小时”。对于官方公布的首届陶交会的参观人数“80万人次”,尚且不论此数据是否确切,但许多参加过首届陶交会的人均表示,当年的盛况似乎难以超越,石湾当地及周边的市民、佛山及外地的陶瓷从业人员都像赶集一样奔赴石湾,一睹首届“陶交会”这个新奇的事物。
首届陶交会的成功举办,有人这样
形容:它如长空闪电平地惊雷般,不仅引领了佛山陶瓷会展业走向康庄大道,点燃了佛山人对陶瓷的热情,也开启了中国陶瓷会展业新的一页。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佛山陶交会的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展改造和提升了佛山陶瓷企业,特别是陶瓷企业家的观念,促使他们从以往从只专注自我的状态中调整出来,从而把视野放在更广的范围内去考虑竞争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认为是陶瓷企业的“黄金时期”。有人形象地比喻,陶瓷压砖机好比是“印钞机”,只要陶瓷企业生产出来产品,就不怕没人买。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陶瓷产业完成了行业内的原始积累,造就了一批行业精英。不过,此时业内也出现了不少并不具备现代经营理念的企业家。所以,相当一部分多素质不高的企业和企业家还是承受不了1997年、1998年产业过剩的冲击,以至于后来众多乡镇及村集体企业纷纷转制,谋变突破。
应该说,佛山陶博会开启了陶瓷行业的一扇窗。至少在国内,它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实现了以往所没有过的亲密接触和同台竞技,它不仅开阔了企业家们的眼界,触动企业家们的思维,更在改变着企业家们的行为。
在陶交会的影响下,佛山陶瓷企业从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开始逐步走向了比较开放和现代的品牌建设、技术攻关、信息交流和文化塑造时代。同时,也把佛山陶瓷企业和企业家推到了国内其他陶瓷产区的前沿。
也正因此,当佛山陶博会出现的那一天,就注定要成为业内的焦点。
风云变幻,易主经营
2006年10月26日,佛山市禅城区政府与德国RIB集团旗下的佛山市佛亚展览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这标志着佛山陶交会举办权正式有偿提供给德国专业会展公司操办。
德国RIB集团成立于1961年,是一家世界领先的跨国公司。该公司于2003年进入亚洲,在承办佛山陶交会前,就已经在香港、深圳、佛山和广州形成四大中心,具有相当丰富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国际会展资源。佛山陶交会项目,是该集团在中国投入资金最大的一个项目。
有业内人分析认为,此次签约,标志着中德联合造就佛山会展业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佛山会展业向市场化运作模式的彻底转变。与国际知名的展览公司合作,借助他们的经验与国际资源,是促使陶交会快速成长的一个可行途径。
“我们将把展会从小做大,每年的参展内容将日渐丰富,”在当时的签约仪式上,时任佛亚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托马斯·沃尔夫高调地表示,在举办陶交会方面,将参照德国展会的合作办法,加强与中国陶瓷城以及各大企业的合作,充分运用佛山的会展资源。
同时,佛亚展览有限公司还组建了健全的网络营销和一支精通多个国家语言的专业沟通团队,通过他们与国际参展商、供应商联系,把国外客商吸引到佛山来,推动陶交会向国际知名陶瓷会展的目标迈出坚实的一步。
按照当初规划,佛亚展览有限公司以佛山国际展览中心为平台,每年在此举办5个大型国际展会以及20个专业性展会,展会主题包括旅游、IT、教育、儿童产品等,将佛山造就成为一个联系亚、欧的重要纽带。
根据协议,佛亚展览有限公司将运用自身的资源,致力将陶交会造就成为亚洲第一大建筑陶瓷贸易展。
托马斯·沃尔夫在会上也提出了经营陶交会的近期目标,该公司将在两年内为陶交会招揽三家来自欧洲的顶级陶企和再来十七家外国参展商;境外参展商和采购商人数将全部比2006年“陶交会”有所增加;并将在三年内找到国际金融者投入资金兴建“佛亚国际展览中心”,使佛山国际会展中心的展览面积增至5万平方米以上。
“我们将让国际客商认识到,想在中国做陶瓷生意,必须到这个展会来,”托马斯·沃尔夫说。
然而,在2009年3月4日召开的第十三届陶交会组委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却发布了一个消息:2009年4月16—20日举行的陶交会将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协办,承办单位则由原来的佛山市佛亚展览有限公司更换成佛山华夏陶瓷博览城有限公司和佛山中国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
事实上,从2007年起,佛亚展览有限公司共承办了四届陶交会。有业内人士认为,佛亚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2007、2008年佛山陶交会的两年来,对提高办展水平,促进展会国际化作出了较大贡献。尤其在拓展海外渠道方面,争取了许多来自奥地利、中东、东南亚、英国、法国等国际采购团。由于其主打外贸,2007、2008年期间,颇受国外市场青睐的复古砖和马赛克比往年增加许多。
据知情者透露,佛山市佛亚展览有限公司与华夏陶瓷博览城合作签约的期限是2年,到期后,又续签了2年。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2009年春季的陶交会招商工作进展不力,遂提出中止合作。
对于这一变故,当时官方的解释也是:受到全球性经济低迷的影响,佛山市佛亚展览有限公司今年(2009年)将退出春季陶交会的承办。
半路“杀”出陶瓷节
继由佛亚展览有限公司退出后,2009年3月,佛山陶博会再次回归本土。
在此之前,佛山陶交会已经举办了13届。这个曾经被称为全国档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陶瓷盛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此时却显得不温不火,而且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人流量少了,参展的企业知名品牌少了,新品少了,甚至有不少企业抱怨展会效果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如何寻求突破、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重振佛山陶博会的影响力?这已经是摆在政府部门眼前的首要问题。
时隔半年,“陶瓷节”浮出水面。
2009年8月10日,佛山市禅城区政府在佛山恒安瑞士大酒店召开“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新闻发布会。禅城区副区长梁炳军在会上宣布,“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将于10月在佛山隆重举行。
梁炳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佛山陶瓷节将整合同期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第六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工业展览会”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会展资源,推出首届佛山陶瓷节。
在当时,有人认为这不但是佛山陶交会的“变身”之举,而且是佛山打造城市品牌新举措,若陶瓷节成功举办,将成为佛山市新名片。
2009年10月18一24日,由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举办,由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南庄镇人民政府、石湾镇街道办事处、佛山创意产业园、佛山华夏陶瓷城博览有限公司、佛山中国陶瓷城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在南风古灶开幕。首届陶瓷节首次将中国陶瓷城、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城、意美家卫浴城、瓷海国际、中国马赛克城六大卖场陶交会全部统一至佛山陶瓷节的分会场。
开幕式首日,共吸引15万市民进场参观,南风古灶甚至限制分批进场,陶瓷节期间始终保持着平均每天5万的客流量。据陶瓷节组委会举行的“陶瓷节情况通报会”所公布的数据, 为期一周的2009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共吸引了55万人次入场参观游玩、采购,来自50多个国家的外商达3万之多,共组织了1400家来自国内外的企业参展,合同和意向成交额近25亿元,效果良好超出了预期。
官方公布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25亿元的合同和意向成交额为首届中国(佛山)陶瓷节划上了圆满句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届陶瓷节增加了内涵,扩大了影响力,佛山陶瓷的整体形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影响力大有超过陶交会的趋势。此外,佛山市政府举办陶瓷节,一个重要的用意是寄希望通过陶瓷节为陶交会带来人气,为陶瓷企业带来销量、带来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不过也有人认为,举办类似活动,第一届一般都会比较成功。因为宣传造势好、民众期待值和参与热情高。而越往后往往越呈疲态,除非有相应的经济利益作支撑。如果陶瓷节不能给陶瓷企业带来销量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它的持续举办就成问题,至少会离带动陶瓷企业销量和品牌知名度提高这个目的越来越远。
未来,中国(佛山)陶瓷节将每两年举办一次。根据当前规划,下届陶瓷节预计将于2011年秋季开幕。
模糊的未来
从2002年举行的首届佛山陶交会至今,已经走过了9年、连续举办了15届。
事实上,佛山陶交会之路是极其坎坷的。有人形象的形容陶交会发展到现在,曾出现政府主导、协会主办、“双城记”、“洋管家”进驻、“群雄混战”等状况。
而在此期间,每年4月份的上海瓷砖展、5月份的上海卫浴展、7月份的广州建材展、9月份的淄博陶交会、10月份的景德镇瓷博会都在奋力争先,特别是每年五月的广州陶瓷工业展,更是如日中天。
在这种全国各地展会交织的复杂环境中,佛山陶交会的影响力仍无法逃避冲击和影响。尤其在佛山境内,除了“双城记”现象之外,现有的意美家、瓷海国际、马赛克城等众多专业卖场都在踊跃参与,在同一时间段以不同定位举办展会。
自此,会展市场化竞争态势已然呈现。甚至有消息称,这些展会的主场之间,不仅暗自较劲,也时有言论战争和相互诋毁现象发生。
根据历届展会观察,参加陶交会的人群主要是三类:工程采购商、外商、设计研发人员。造成展会人流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展会已经不再是这些主流人群的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易的主要渠道。在激烈的竞争之下企业不再坐等商机,主动出击策略已经被很多品牌企业所运用,近年来陶瓷企业与房地产开发商、装饰公司形成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了最常见的现象。
“一般而言,小品牌参展意在拓展渠道,铺设网络,而大品牌由于有了固定的合作伙伴,考虑参展更多瞄准品牌形象和实力的宣传。一旦展会的人气不足,对这些参展商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这是为何很多陶企不再热衷陶交会的一个原因。此外,陶瓷制作工艺技术门槛低,为了降低被抄袭克隆的风险,那些有实力企业也不愿意把真正有含金量的新品展示出来,这是造成展会了无新意的一个注脚。”巴顿将军陶瓷总经理叶军说。
也有人分析认为,佛山的陶瓷展会没有形成合力。华夏陶瓷博览城和中国陶瓷城,由于竞争对手之间与生俱来的排斥,加上两城分散展示面积不能集约,使得整个展会组织和流程显得零散、混乱。在展馆外,各大品牌豪华、宽大、装修精美的的展厅也分流了展会人流量,而面积小而短期的展会已经没有了太多的优势。
但我们无法忽略,中国陶瓷企业对国外展览的热衷度正在攀升。
自1998年起到2009年,已经连续12年参加意大利博罗尼亚陶瓷博览会的鹰牌陶瓷,早就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据鹰牌陶瓷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博洛尼亚陶瓷展会每年以精良的产品吸引数以万计的专业贸易观众,同时也举办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极富吸引力的活动,包括产品专题讨论会和技术会等,为行业、市场提供了其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和技术。
事实上,多年来也只有鹰牌一家上市公司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参加博罗尼亚陶瓷博览会,虽然博洛尼亚展会展位稀缺珍贵,仍无法阻挡中国企业前往参观的步伐。不同的是,每年举办的西班牙瓦伦西亚陶瓷展等国家展会,却有众多中国企业积极参展,并获得相应回报。
在这些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佛山陶交会似乎有些尴尬,即使中国陶瓷城的临时展位时有惊喜爆出,但始终因为展览面积限制,导致展会整体水平难以提升。
“未来的陶交会,应该是充分市场化的,更应该是以产品说话、以实质性、务实性的活动说话的,而不是一连串令人生疑的数据和口号。”一媒体分析人士这样说,“陶交会是一个行业整体水平的综合体现,既需要政府支持,又需要一群专业、务实、高效的团队付诸努力,更需要与企业的创新研发进行有效对接和推广。而不是闭门造车、相互诋毁和自我感觉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