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劲爆的一条新闻是5月24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美的、九阳紫砂煲内胆产品“质量门”事件。目前,国内各大商场的紫砂煲已经是件非常普通的产品。厂家一般在宣传中都将紫砂煲内胆说成是“全部选用纯正紫砂烧制”,甚至有的还要加上“富含丰富微量元素,补铁补血,有益身体健康”。美的紫砂煲是由美的位于佛山顺德的子公司——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但据央视记者调查,美的紫砂煲产品中的天然紫砂内胆,实际上是用田土、黄土、黑土等普通陶土添加铁红粉(三氧化二铁)、二氧化锰等化学颜料配制加工而成的“伪紫砂”。事发后,美的立即发表道歉声明,称“天然紫砂内胆”属宣传不实。全国各地紫砂煲旋即下架,并接受顾客无条件退货。
央视的调查显示,为美的供应紫砂煲内胆的主要有两家,一是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国泰瓷业有限公司;另一个是位于广东省潮州的金航陶瓷实业有限公司。为后者供应原料的则是潮州市树业陶瓷原料厂。紫砂土作为一种陶瓷原料,盛产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等周边区域。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以硅、铝、铁为主。宜兴是紫砂壶产品的原产地,而国内其它地区出产的陶泥不能称为紫砂土,这算是行业内的常识。而现在美的等大力宣传的紫砂煲内胆产品竟是来自湖南和广东的“伪产品”,这着实陷行业人士于尴尬。
美的是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家电航母”,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这次其高大的品牌形象坍塌在紫砂煲产品上,基本应该相信不是源于陶瓷专业上的无知,而完全是利益的驱动。宜兴最出名的是紫砂壶。用当地紫砂土烧成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气性好,而且越用色泽越纯美、典雅,因而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急功近利的厂家实际上是玩了一个偷换概念的游戏,巧妙地借用了宜兴紫砂壶巨大的品牌价值来蒙骗消费者。因为他们相信绝大多数消费者是缺乏相关的陶瓷专业知识的。而即便是行业人士,如果我们不实地去了解整个紫砂煲的产业链,又有多少人能不会被骗倒?
而现在问题被爆出来后,美的、九阳等企业显然不是将产品下架、退货就能应付了事的。它们还必须回答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铁红粉、二氧化锰等着色剂是否有毒?因为那些突然醒悟过来的消费者现在马上会联想到“三聚氰胺”(网上现在一种普遍的说法是这些着色剂。可能致癌,或者导致孕妇早产、流产)。尽管美的称,自己的产品已经由“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紫砂煲内胆、紫砂盖均无毒无害。但立即有精明的消费者回应:应该由国家级的食品安检部门检测才算数。意思是要检测紫砂煲所煲出的食品的化学成分的安全性。
这次的“质量门”事件涉及巨大的品牌资产安全,一旦危机公关操作不当,美的将损失巨大。笔者从行业的角度建议,美的最好是再详细公布整个紫砂煲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因为问题的关键是紫砂煲是在烧制前着色,还是烧制后着色。如果是烧制前着色,那么经过1000℃以上的高温烧制,其产品原材料的安全性也就不成问题。
宜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也生产过紫砂煲内胆供应广东等地的电器厂家。其制作方法是,采用纯陶土进行基本成型,然后在陶土坯体上通过蘸浆工艺技术,使紫砂浆与陶土充分融合,再用1100~1200℃之间的高温烧制成紫砂煲内胆产品。紫砂浆料则由球磨机研磨而成。根据这次央视记者的报道,潮州金航陶瓷紫砂煲的生产工序基本上与宜兴早年的工艺相似:把成型的内胆放到大红、特红或紫黑等不同颜色的浆料里浸蘸,然后再高温烧制。所不同的是内胆的陶土成分低了,而浆料已全然不是紫砂粉调的。不过,从两者相似的生产工序判断,美的紫砂锅内胆安全性问题应该不大。
其实,在行业内部,陶瓷原料的替代性也是很强的。同样的产品设计效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原料配方来实现。如果紫砂煲产品使用的安全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弃用已经枯竭的原材料,启用替代性原材料就是必然的选择——符合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据宜兴方面的专家透露,现在,即便是紫砂壶,实际上也只有优质的才会使用紫砂土。而如果用来制造紫砂煲内胆,就算用最次等的紫砂土,成本价格也是陶土的十倍以上,更何况要大量消耗不可再生性稀缺资源;其次,如果真正是纯料紫砂土,其导热性不如陶土好,而且骤冷骤热也容易导致紫砂煲爆裂,制造时还需添加耐火、耐热材料。因此,有专家认为,与其盲目追捧紫砂材质,还不如我们大家一起回到几千年前老祖宗留下的陶器传统中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美的这次在陶瓷这条“小河”里翻船,不仅仅有商业道德修养方面的原因,还有民族文化修养等更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