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藏家偶得西汉王公玉马车
马车轮至今还能转 世间或仅此一件
在云南的收藏家群体中,有杨运涌这般经历的人恐怕不多。六七岁时他就喜欢收藏,被同学戏称为“老古董”,年轻时一边打工一边钻研古玩艺术,后来解散了自己经营十年的翡翠珠宝公司,专注收藏。杨运涌沉浸在古玩收藏艺术中二三十年,“科学、严谨、客观、切忌急功近利”,这十二个字是他多年来的收藏心得。
从小痴迷收藏
被戏称“老古董”
昆明市白马小区一间不太起眼的民房,是云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资深收藏家杨运涌的艺术工作室。当记者走进这间屋子的时候,一下子被眼前的景象给镇住了。客厅四周制作精致的不锈钢架上,一层一层地摆满了各种精美的陶瓷,有明宣德年间制作的青花瓷,也有清雍正年间制作的五彩瓷器。客厅旁边的卧室内,也全部摆满了各种瓷器、青铜器等古玩艺术品。
“我从六七岁时就对古董非常感兴趣,那时候家里有一些祖上留传下来的东西,我父母喜欢研究这些艺术品,久而久之,我也喜欢上研究古董。”他一边冲泡普洱茶,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收藏经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经常跟同学们聊我们家的这些古董,时间长了,他们都知道我喜欢古董。”杨运涌说,经常在放学的时候,一群小伙伴跟在他后面站成一排,敲着书包整齐地喊着:“杨运涌!老古董!杨运涌!老古董!”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真,后来成了他一辈子的事业。
“文物中凝聚了先人的智慧,也浓缩了社会各个时期的信息。”他说,“收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文物古董可以把一个民族几千年来走过的历史,以一种物证的形式固化下来。我们看史书,有时还会产生质疑,可如果能给一个历史事件提供一个物证,那是没法质疑的。”
小时候的耳濡目染,让杨运涌对古玩收藏很早就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2002年,他关闭了自己经营十年的翡翠珠宝公司,专心做收藏。
偶得西汉玉马车
尚未见同类玉制品
上世纪九十年代,杨运涌在做翡翠珠宝生意时,开始大量接触和研究古代玉器。“翡翠之所以被人们接受和喜爱,身价百倍千倍地上涨,就是因为中国的玉文化为它做了深厚的文化奠基。但很多人反而对我们古代的玉器不太重视,研究的人不多。”杨运涌说,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从新石器时代玉器就开始出现。在距今4500年到5500年的良渚文化中,关于玉器的使用就有了严格的区分。
“玉器一开始出现就不是生活用品,而是当时各个部落中的礼器。”杨运涌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是当时部落酋长权力和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当时的部落祭祀和宗教活动中应用较多。古人把天地和东南西北称为六合,这六个方位各有一件玉器来代替。“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玉珪、玉璋、玉琥、玉璜代表四方,这六种颜色形状不同的玉器,在当时良渚文化的部落生活中,代表了六种方位,被称为玉礼器中的六瑞。”
杨运涌告诉记者,夏商周三代,玉石文化更加完善,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开始演变成生活用具和饰品,出现了玉梳子、玉酒杯、玉烛台、玉手镯等等,这些都是当时非常有身份的人使用的,是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玉石文化的发展,使它逐步从上层社会走向民间,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广受欢迎,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收藏特别讲究缘分,有时候一件好东西你碰到了,然后买下来,这件艺术品就和你结下了不解之缘。”杨运涌向记者展示了他最为得意的一件玉器艺术品——一辆西汉时期的玉马车。
十多年前,杨运涌在昆明市张官营旧货市场,无意间发现了一匹玉马。从马的造型上看,他推断这匹玉马不是孤立的一件,应该是一组。后来他向卖家打听才得知,这匹玉马是一辆玉战车工艺品中的一个零部件。当时卖家不懂收藏市场的行规,以为把一组玉器拆开了卖,能卖出更高的价钱。
得知这个消息后,杨运涌花了很多心血,终于从卖家和其他人手中,把这辆玉马车的各个零部件全部买到手。“一共由27个零件组装而成,包括五匹马、两个人、两条连接车、马的玉链和一辆马车,马车的轮子还可以转动,保存非常完整。”杨运涌兴奋地说,从材质上看,这辆玉马车是用一块浅青色的玉料制作成的,车厢围栏及顶盖饰以流畅的浅浮雕螭龙。连接车和马的玉链没有接缝,以整块玉料镂空雕刻而成,五匹骏马身饰华丽的勾云纹,线条劲挺、体态健壮雄浑,昂首待发。车厢前面是驭者,坐在车厢内头戴冠冕者显然是王侯。通过对这辆玉马车的制作工艺、纹饰等方面的考证,他推断这辆玉马车为西汉时期的艺术品。
“西汉时期的玉制品本身就很珍贵,制作这样的玉马车用料奢侈,工艺复杂,以当时的琢玉工具,须慢慢琢磨,极为费工耗时,显然不是一位工匠所能为的,可见当年其主人身份的高贵。”杨运涌说,这辆玉马车应该是西汉时期一位王公贵族的殉葬品,几千年后又重见天日。在已经公开的资料中,尚未见到同类玉制艺术品的记载,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珐琅彩宫碗身价千万
青花瓷数元代最好
“足以在海内外藏家面前一拼高低的藏品,我还真的收藏了不少。”杨运涌笑着说,这么多年他为收藏付出了很多心血,能有这些成果,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他曾购得一只清乾隆年间宫廷专用的珐琅彩黄地牡丹花宫碗,“‘黄地’谐音为‘皇帝’,珐琅彩是清代宫廷专用的瓷器,民间是禁止使用的。”他说。近年来,同类的珐琅彩宫碗在国内古代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量不大,在中国香港和国外的拍卖会上有过成交记录,目前这类碗的市场拍卖价格应该在千万元以上,好的珐琅彩艺术品,价格甚至破亿。
“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品种中的主流,延续的历史跨度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杨运涌说,青花瓷在中国的陶瓷艺术品中迎合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因此长盛不衰。“青花瓷属于釉下高温瓷,颜色历久而弥新,物理性能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发生改变。”他说,像粉彩一类的低温釉上彩陶瓷,色彩是画在已经烧好的瓷胎上的,之后再经过一次低温烧制,粉彩部分突出于陶瓷的釉层之上,物理性能相对容易发生改变,没有青花瓷稳定,在使用时也容易磨损掉色彩部分。粉彩陶瓷往往很难保持最初的色泽和面貌,观赏性会受到影响。
“元代青花瓷的制作工艺达到成熟,当时的高级匠人又把青花瓷的青色分成五个不同层次的色阶,因此有‘青花分五色’的说法。”他说,虽然都是青花,但是不同的色阶搭配起来,特别是描绘山水的画面,能看到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远处的雾霭,给人以强烈的景深感和层次感。
杨运涌介绍说,元代是青花瓷的创烧期,也是艺术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虽然到了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是陶瓷的主流品种,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都有很多青花瓷的艺术精品,但它只是继承了元代的艺术成就。在元代青花瓷就是很好的外销瓷,能给国家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当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欢青花瓷。“好的青花瓷从它问世之日起,历来都是上流社会人士喜爱收藏的对象。”